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在探究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实际情况看来,收到的效果却甚微。怎样才能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明确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自觉性
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分层次巧设疑问,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强化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也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牛顿、爱因斯坦等著名物理学家的有关资料,讲述他们的感人故事,了解他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课程和进行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体会做物理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新性思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度的设置质疑、提问、讨论,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协调、合作,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通过独立探索来获取新知识,在情境中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品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行为,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进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中,这样是难以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因此,教师要根据现代中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积极实践和主动创新的习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关心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很少关心学生“会学”多少知识。这样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就会将已学会的知识遗忘。而良好的认识方法和学习方法会使人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观察,将新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在学习密度概念以后,布置如下设计课题:(1)如何用天平“称”一卷细铁丝的长度?(2)如何用量筒“测”青霉素小瓶的质量?(3)如何用天平“称”小球的体积?(4)如何用量筒“测”一小瓶空气的质量?学生经过探索并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方法和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完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