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六中创建于1939年秋,始名为求精中学内江分校。学校几经变迁,校名几经更改,1980年定名为“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直辖于内江市教育局。2001年10月扩建且迁高中部于西林新区,现学校分为东校区和南校区。学校有教学班70余个,学生5000余人。
六中简介
内江六中现系内江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完全中学,2002年3月1日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内江六中有专业教师近300人,特级教师3名,全国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7名,省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6名,市学科带头人4名,市区两级联合教研组长20名,省、市青年骨干教师14名;有16人次获国家级表彰,30人次获省级表彰,300余人次获市级表彰。学校占地面积170多亩,共有教学班89个,师生6000余人,建筑面积46588㎡, 绿化面积为20000㎡。
六十多年来,一代代六中人遵循教育规律,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精心育人,自强不息,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五十年代末,学校被评为“内江地区先进学校”;六十年代初,因连续三年取得全地区中考成绩第一等“八项评比第一”,被授予“全国红旗学校”的称号,受到的表彰。恢复高考之后,学校因治校严谨,勤奋务实,精心培育优良校风,精心培育人才,办学成绩突出,获得近百项国家、省、市级奖项和荣誉称号,培养了出四川省高考文科状元黄晓刚、王琅、邱汛,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兰雪,以及中国象棋棋协大师谢卓淼等拔尖人才,在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学科研、培养特长学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综合办学水平名列四川省重点中学的前茅。并于2003年光荣跻身于国家级示范高中行列。
历史沿革
内江六中是我市第一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60多年来,一代代六中人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数以万计的有志青年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莘莘学生从这里走向辉煌,成为国家的栋梁。60多年的风风雨雨,记录了六中人艰苦创业的历程。
内江六中诞生于1939年秋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烽火之中,以留美学生杨重熙为首的美以美教会和以罗象翥为首的内江强华学会合作,开办内江私立求精中学,地址在现内江市三医院住院部宿舍处,首批招生3个班约150余人。1940年,学校校址迁往桐子坝明朝大学士赵大洲宅,开始招收高中学生。1943年,学校更名为“内江县私立大洲中学”,并与教会脱钩。1946年至1948年学校发展到有高中6个班,初中9个班,学生1000多人,规模之大为内江之冠。1952年,大洲中学迁入内江市城内武圣宫(上南街135号,今南校校址)。解放前夕,私立大洲中学师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参加反内战、反、争民主、迎解放的斗争。1949年12月6日,内江解放。大洲中学教师尧文藻受二野10军30师政委鲁大东同志委派,说服军副师长余农治率部,为内江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2年12月,大洲中学被内江市(地辖市)人民政府接管。当时的学校实际上是一座破旧的庙宇加上两幢破旧的教学楼,学校周边被破烂低矮民房围困的弹丸之地,总占地面积不到11亩。教师没有办公室,背着作业本回家批改。部分教师住在地面潮湿、光线昏暗的破庙里,呕心沥血地工作。1959年8月,原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傅承筠同志调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在极其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傅承筠同志带领全校共产党员、全校教职工发扬延安抗大精神,真抓实干,作出显著成绩:全市初中升高中考试成绩第一;全市统考成绩第一;青少年运动会总分第一;生产劳动、农场管理总分第一;食堂管理、搞好师生生活第一;除“四害”讲卫生第一;文书档案工作第一;治安保卫工作第一。学校被评为市、地、省先进单位。196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教师李安民代表学校出席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受到、、等党和人的接见,学校被表彰为“全国红旗学校”。建国至前的17年来,学校在改造私立中学,建立教学制度,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为后来学校被确定为内江地区重点中学、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1年,陈善从同志调学校担任领导工作,次年开始招收高中新生。学校发展到24个班的规模,有师生员工近2000人。学校新建实验楼一幢,教师宿舍4幢,教师住房难问题得以缓解。学校认真贯彻“读启式”教学法,不断摸索高中办学经验,明确提出“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的口号,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学生个性发展,注意在大面积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努力培养特长生。先后培养了夏辉、王军、王兵、吴卿乐、贺海鹰等5名14岁以下学生考入中科大等大学少年班,培养黄晓刚同学为四川省高考文科状元。培养了后来成为“亚洲女飞人”的刘晓梅、乒乓球运动健将陈平西等优秀人才。“因材施教”、“培养特长生”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1981年,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属重点中学。1985年经上级复查,学校继续保持省重点中学称号。
1991年底,以吴运龙同志任书记、校长的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组成。新一届领导班子总结了建校50余年的办学经验,利用现代教育思想,从理论上提炼出“崇实、求精”的办学思想,“真、诚、实”的管理理念。办学思想代表着我校半个多世纪的光荣传统,是我们科学办学、坚持发展,与时俱进的思想基础,是激励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创建全国一流,与国际接轨的中华名校的思想保证。
1994年拆除危房教学楼并新建教学楼一幢,教学综合大楼一幢,彻底解决了学校领导、各处室及教师的办公场地,学校占地面积也扩大到15亩左右。学校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材。全校教师空前团结,努力搞好本职工作。
1995年底,学校顺利通过省教委检查验收,再次被确认为省属重点中学。
1999年12月正式立项,将我校新校区建设列为了市重点建设工程,拉开了新校区建设的帷幕。在以后的建设中,市委书记黄小祥、曾省权以及市、区的有关部门对于新六中的建设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新校区的建设于2001年3月7日招标,3月中旬、下旬开始动工修建,主体工程于9月25日全部完工并通过质检验收,10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
新校区建成后,学校现已发展为东、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共170.39亩,建筑面积46588m2,绿化面积近20000m2;有教学班89个,学生6000多人,教职工300多人。学校新建成了教学大楼,办公楼、实验楼、科技信息楼;有400m环形跑道的标准运动场、标准游泳池和学生公寓、食堂、礼堂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建成了交互式多媒体校园网络,购置了完备的电教设备、电脑软件、图书、各类器材和设备,使学校办学硬件达到了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评估验收标准。
2003年9月10日第19个教师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志率省、市有关领导视察我校,感到非常满意,亲笔题词:“努力造就创造创业创新型人才,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为我校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校区的建成,带动了西林新区的经济发展,给内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六十多年来,一代代六中人遵循教育规律,励精图治,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使学校由解放初期的内江一初中发展成为驰名省内外的国家级示范高中,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自恢复高考制度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校高考的本科、重点大学上线率,600分以上特优生的绝对人数均居内江市第一名,名列四川省同类学校前茅。有50多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出现了黄晓刚、王琅、邱汛、兰雪等四名四川省高考状元。尤其是2005年高考,我校邱汛、兰雪同学分获四川省文、理科状元,创造了四川省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文、理科状元同出一校的历史。学校的管理、德育、教学、科研、培养特长生等工作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充分发挥了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示范作用,受到省、市表彰,获得了各种荣誉。
忆往昔,创业艰辛,岁月峥嵘;看今朝,旧貌新颜,任重道远。回眸过去,六中人付出了创业的辛劳与汗水,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瞻望未来,六中人知道任重道远,依旧豪情满怀。我们将再接再厉,努力把学校建成高质量、大规模、特色化的国家级示范高中,为创建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中华名校而继续奋斗。
崇实求精
崇实求精是内江六中科学办学的基本准则 “崇实求精” ,是六中人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符合校情办学理念,也是学校科学办学,坚持发展的思想基础。坚持崇实求精,就是努力在办学育人的实践中遵循科学规律。学校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务必做人求精,事事求精。教师要在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敬业博学,树德育人”,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春风化雨的爱心;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求精的精神和立志成才的完美追求,具备“学会做人”、诚实守信、严格自律的自我要求,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崇实求精”,已成为激励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了六中人创建全国一流、与国际接轨的中华名校的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