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哪位著名诗人擅搞投机曾亲自为权臣倒尿壶?

2019-11-28 07:17:10

  核心提示:然而,宋之问觉得做得还不够,为了尽表衷心,他竟担当起了仆人的职责,《控鹤监秘记》中记载:“之问尤谄事二张,为持溺器,人笑之。”一个堂堂诗人,竟然干起了为人倒尿壶的事,难免要惹人耻笑了。

  初唐时的诗人宋之问是个公认的才子,他的一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让所有思乡诗都黯然失色;他的一首《度大庾岭》,“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被誉为“示后进以准”的佳作。不仅有佳句在手,他还夺得过两次皇家诗歌大赛第一名。

  第一次是在武则天朝。久视元年(700)春天,武则天驾临洛阳龙门香山寺,忽然来了兴致,命随侍的大臣们即兴赋诗,还拿出一件锦袍,宣布说:“谁的诗先写成,这件锦袍就赏赐给谁。”侍臣们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工夫,左史东方虬就第一个交卷了,是一首《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诗写得相当有意境,武则天很是赞赏,当即就把锦袍赏赐给了他。东方虬得意地把锦袍披在了身上,可还没坐稳,宋之问也把诗送到了武则天手上,题为《龙门应制》:“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全诗长达四十二行,286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武则天一见,吟赏不已。然而作为最高奖项的锦袍只有一件,怎么办呢?武则天显然是个很任性的人,全然不顾“先成者赐以锦袍”的游戏规则,命人从东方虬身上夺回锦袍,披在了宋之问身上。由此,“夺锦才”就成为后人喻指才识超群之士的古谚。

  第二次是在唐中宗时。景龙三年(709)正月晦日,中宗临幸昆明池,命群臣赋诗,从中选一篇优秀作品谱成新的御制曲。大家不敢怠慢,或吟或咏,下笔如飞,很快就有百余篇诗稿交了上来。主持诗赛的才女上官婉儿端居于殿前的一座彩楼上,负责评判,落选的诗作会被飞掷下楼,一时纸落如飞,最后只剩下沈佺期和宋之问的诗还没有下来,又过了一会儿,一张纸飘然而下,大家争着上前观看,乃是沈佺期的诗,宋之问又一次成为笑到最后的人。在当时,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时人有“沈宋”之说,对于这样的结果,沈佺期当然有些不服。上官婉儿当众评判说:“你们二人的诗功力相当,难分轩轾,然而你那首诗最后一句‘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词气已竭,就不如宋诗‘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然绵绵不尽。”沈佺期听了,“乃叹服”。

  宋之问的才气没的说,他还凭借其在规范律诗形式方面的突出贡献,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然而,他在历史上也饱受质疑,提起他的名字,许多人都会嗤之以鼻,这是为何呢?原来宋之问在政治上是个投机主义者,为了向上爬,常常不择手段。

  因为在香山寺出色的表现,宋之问被召进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掌管的奉宸府,任左奉宸内供奉。当时张氏兄弟靠给武则天当面首而深得宠幸,权势熏天,宋之问从中看到了机会,对张氏兄弟倾心媚附,服务极为用心。张易之知道武皇雅好词赋,便也时常附庸风雅,无奈才气有限,不得不常令宋之问捉笔代劳,所以许多以张易之署名的奉诏应和诗篇,多是出自于他的手笔。好在宋之问对此深以为荣,并不在乎著作权的归属,这让张氏兄弟非常高兴。然而,宋之问觉得做得还不够,为了尽表衷心,他竟担当起了仆人的职责,《控鹤监秘记》中记载:“之问尤谄事二张,为持溺器,人笑之。”一个堂堂诗人,竟然干起了为人倒尿壶的事,难免要惹人耻笑了。

  可惜张氏兄弟并没给他帮上大忙,在武则天被逼退位后,张氏兄弟被诛,宋之问因为与他们的亲密关系,被贬往荒凉的岭南。

  后来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执掌权柄,宋之问恰好从贬所潜逃回洛阳,藏身于张仲之家,有一天晚上,他听到驸马都尉王同皎等人正与张仲之密谋杀武三思以安王室,不由灵机一动,即刻派外甥李悛前往武三思处告发,同时倾表衷心。结果张仲之、王同皎等人很快被捉拿“正法”,而宋之问凭着恩将仇报的高级厚黑,不但未被追究潜逃的罪责,还堂而皇之地升为鸿胪主簿。

  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幻,宋之问也展现了超强的“变脸”能力。太平公主弄权,他写诗吹捧:“文移北斗成天象,酒递南山作寿杯。此日侍臣将石去,共欢明主赐金回”;安乐公主崛起,他的颂诗马上呈上:“英藩筑外馆,爱主出王宫。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宋之问如墙头草般,哪边风强,就倒向哪边,自以为左右逢源,却落了个谁也不待见。唐睿宗复位后,以其“狯险盈恶,无悛悟之心”,将他流放钦州。先天元年(712),唐玄宗即位后,下诏将他“赐死桂林”。一代才子宋之问就这样结束了一生,时年仅57岁。

  宋之问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他缺乏一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风骨,这使他一生蒙羞,让人十分可惜。古人讲究“诗品出于人品”,欲为文先做人,可宋之问却是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这或许正是他悲剧的根源,没有了品格的斧正,才情越高,越可能俗不可耐,最终沦为世人的笑柄,这是我们今天应该深深引以为戒的。

  本文摘自:《天津日报》2015年7月13日10版,作者:清风慕竹,原题为:《诗品与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