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学生课堂疑惑,打造高效课堂

2019-12-09 13:26:34

  作者:浙江上虞市张杰中学 黄宇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的阅读疑惑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能让教学化被动为主动,在预设与生成中幻化新的高度,而且这种因学生的真实需要而进行的教学能最好地体现课堂的本真意义,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成效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一、珍视学生课堂阅读初始的疑惑,激活课堂教学的兴奋点

  针对学生课前预习常常是走马观花的现象。在教学伊始,我会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没有教参的情况下亲近文本,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阅读疑惑。尽管学生会因为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情感思想等差异,对文本的体验、疑惑、兴趣点有所不同,但因为没有教师先入为主的干扰,反倒让学生有了阅读的真意,若能抓住学生的真实想法来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无疑会有效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在初读课文后就有学生对课文第6段的“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我头戴鲜花,眼含柔情,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这句话产生疑问,认为作者这样一个大男人要悄悄去做一会儿女性,难以理解。为此在随后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品读语言”这个核心,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从重点词语的推敲、精彩语句的揣摩等不同角度细细品味作品的语言之美。随着此番语言文字品读的深入,学生对作者的奇异写法和想法,有了深刻的理解,认为由采花、戴花看出作者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在品读过程中,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美好自然景物、优美语言的体验和感悟,也激发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和玩味的乐趣。在学生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气氛达到高潮,课堂教学也同样达到高效。

  二、珍视学生课堂探究中的主动质疑,捕捉新的生长点

  作为教师,我们很珍视一堂课的课堂学习效率,总认为一堂课应该讲完、讲实、讲满,这样学生才能收获良多。其实真正的课堂,应该给学生主动质疑的机会,在教学之中给学生一点留白,让他们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或许学生不经意间的一问,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就成了课堂教学中智慧的闪光点。

  教学《桃花源记》时,在梳理字词后,针对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大胆质疑。一名同学提出:“文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是什么意思?”若仅从字词翻译的角度,这句话人人皆可帮忙作答,但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深入理解其中内涵,于是稍加思索,追问:“那么,同学们能否说说此处渔人究竟对村人说了哪些方面的事?而村人又为什么会感叹和惋惜呢?”学生在几番思维的碰撞后,意见逐渐趋于一致,意识到这个人应该说的是关于这些年外面朝代的更替,而村人感叹和惋惜的是这期间老百姓所受的苦难,因为他们不希望宁静幸福的生活受到外界干扰。虽然原计划中这部分的点拨一点也没用上,但是要知道学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表达才应该是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本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敏锐抓住了学生的质疑,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及时调整策略方法,抓住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品悟,自我表达这个根本,找到充实文本、超越文本的途径,将文本内容变“实”,使课堂教学变“活”,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珍视学生课堂中意外生成的疑惑,深入挖掘课堂教学着力点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价值还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如课堂教学中学生突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疑点、闪光点,在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的思维走向,及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作出灵活的调整,使教学过程动态创生。

  教学《石壕吏》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自主学习题目以供学生探究:这是一个怎样的吏?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这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刚开始交流时,课堂很顺利,但逐渐就出现了另外两种不同的声音:1.这是一个不爱国的家庭;2.石壕吏是一个严格执法的好官。学生的观点让我始料不及,但更让我无法忽略,于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进一步介绍诗歌的社会大背景——“安史之乱”之后,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文本自

  身,反复诵读、解读,让学生沉浸文本,渐次深入文本并对刚才的两个问题进行了重组:1.这真是一个不爱国的家庭吗?老妪一家现状如何?2.石壕吏真是一个严格执法的好官吗?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然后请学生仔细研读并作批注。学生随后发言非常精彩,理解较为深刻。

  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关注到学生课堂中不同的声音,并不遗余力地把学生引入细读文本的境界之中,在揣摩玩味词、句的过程中,深入发掘文中包含的人文内涵,着力启发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凸显出语文课应有的魅力,从而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总之,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人,才是教育的本真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