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透视
给材料作文,也可理解为“命意”作文,命题者给出的材料,对文章的立意、内容、范围和重点等都有明确的限定。有人把所给的材料比作一个已划定范围的场地,写作者为表演者,在这个场地中表演者可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跳出美丽迷人的舞蹈,就是不可跳出场地(即范围)一步。给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读懂材料、看清要求,是给材料作文中审题的两个重要环节,审题时最忌讳的是如下两点:
立意望文生义,割裂整体。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确定立意,可以自主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但有一个前提——“全面理解材料”。全面理解,就是要对材料有一个整体把握。如果无视材料,自说自话,既不是从原材料引发出来的内容,也不是对原材料进行开拓,那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选材脱离材料,转移立意。这是因为忽视了命题中的另一个重要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能按写话题作文的写法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可以只顾话题,不顾材料;而材料作文却必须“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二者的区别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前车之鉴
一天,老师让学生们做了一个数字游戏。老师说:“1乘1,乘以10次,答案会是多少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1。”老师说:“很好。那1.1乘1.1,乘以10次呢?”台下的学生有人猜10,有人猜8……正确答案是2.85。老师又说:“0.9乘0.9,乘以10次,答案会变多少呢?”老师提醒道,为了让你们印象更深刻,建议你们亲自算一下。第一个学生很快就算出来了,答案是“0.31”。的确,就相差这么个小小的0.1,做乘法后的结果却相差很大。请以本材料完成一篇作文。
细节决定成败
古往今来,不少人常常因细小的事而失败,但也有的人因细小的事而成功的。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
综观历史,不得不承认,注意细节的人更能干成大事。细节是成功的基石。哈维·费尔斯通说过:“成功是细节之子。”米开朗琪罗说:“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
“有别人在场的时候,不要自己乱唱,也不要用手指敲打或者用脚踢什么东西;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别人停下来时,不要自己走;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者看报,如果确有必要做上述事情,也一定要请求。事先不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者写的东西,写信的时候,也别离得太近……”这是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是些细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细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成是成长所必须的“维生素”。这就是成大事者注意的细节,如果华盛顿不注意细节,他不会成为美国开国总统,更不会把美国建设得繁荣昌盛。可见,注意细节是华盛顿成为总统的基石。
卢瑞华说过:“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而细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春秋时的子罕“不贪为宝”,清朝廉卿张伯行以“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为铭,林则徐因自己容易发怒,自书“制怒”条幅挂于堂上,烟瘾特大的在重庆谈判期间坚持不抽一支烟……
一滴水可见太阳,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相当于试纸,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境界。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命运的偏旁部首。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后天的修炼而成。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须于细”。如果林则徐不注意他的弱点,他不会成为伟人,如果不注意细小的事,一不留神就因细小的“庇”而掩了大“玉”。
在英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缺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丢了一次战斗。丢了一次战斗,输了一次战役。输了一次战役,毁了一个王朝。可见,不注意细节,有可能无以成大事。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