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两类学生不可忽视的短处

2019-11-23 17:11:51

  分析一下处于特殊群体的同学,分别是“想学、不会学”和“会学、不想学”

  第一种同学是那种比较听话或者说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平常做很多题但是成绩一直普普通通的同学。

  这相信大多数这样的同学学习能力处于上文所述的第一阶段,但是学习意愿却高于这个阶段的水平。些同学需要提升的一是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基础知识注意回归课本,将课本中重要的定理、模型、公式、方程、现象都熟记于心,这才能够保证在做题当中会用、能用、用对。二是要提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做题的同时要对比着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相似的题型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相同点,将其提炼出来,例如数学的几何模型、物理的模型和套用公式、化学的现象分析等等。同类型的题目和题目之间都会有由知识点串连起来的纽带,看到一道题回想相似题目的突破点,解题套路或是辅助线添加方法。也就是做到做题时能想到用。

  第二种同学属于那种聪明有余但是刻苦不足的同学。也就是天赋很高但是不重视学习或者懒得认真学习的“天才”们。

  他们一般都会能够很快明白老师上课的内容,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也会灵光一现。然而问题在于学习成绩忽上忽下,很不稳定。归根结底就是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态度不够重视。这些同学出现的问题大多是“马虎”“不仔细”“忘了”等原因.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学习意愿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充分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中考的紧迫感。未来的命运不仅仅决定于中考,实际上自从初三开始就已经开始潜移默化着你将来的学业生涯。首先这个阶段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会逐渐成形并带到高中,其次这个阶段的重要考试的成绩排名也会作为各个学校签约的参考指标。故而,如果认为自己脑子够用,勤奋不足的同学,要从初三上学期开始重视起来学习。

  当然,出了主观上的重视,同学们也要通过实际行动改正马虎粗心等小毛病。最好的方法还是回归课本,总结错题,将以前错过的题目记录下来,定期的翻阅重做,保证自己不会在曾经摔倒的地方在摔跟头。并且要提高基础题型的正切率,不要以追求做难题的成就感为目的,毕竟考试成绩看得是分数,而占分比最大的还是基础题。平日可以按时按量的做一些基础题型,在小题不错,大题会做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分数保持稳定并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