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语文零分学生

2019-11-24 09:16:40

范维胜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对两类职业是有道德期许的,一类是医生,一类是教师。前者医治人的身体,后者完善人的心灵。一个职业道德良好的医生,不会放弃自己的任何一位病人,而无论这位病人的病情怎么样。同样,一个尽职负责的教师,也不应该放弃自己的任何一位学生,而无论这个学生自身的情况怎么样。
  
  我对此也深信不移。但是有一件事让我手足无措,让我这位教了三十年语文的语文老师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我只能这么自我安慰,再高明的医生也有医不好的病人,病入膏肓的人连神医扁鹊也束手无策。那么再好的老师你也可能有教不好的学生,请不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的鬼话,那是某些教育理论家的杜撰。
  
  这件事是这样的:新来到一所学校,新接手一个八年级的班级,第一次的语文测试竟然有同学出现了零分,而且一位同学竟然一连出现三次,一个班有一次竟然出现了四位学生。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如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教育理论家说,“挽救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重要”。这则警语,道出了我们教师“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当然也包含着教育求真、向善的应有之义。我也能理解这句话。或许有的教育理论家还说,对于“后进生”,我们老师更应该相信这样一句话:“没有不良的少年,只有不幸的少年。”相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后进生”更加需要教师的关爱,更能体现我们教育工作的意义。这些理论家还说,不管是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们老师都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这是你转化后进生的力量之源。没有办法啊,我也尝试着这么去做。
  
  我一打听,这位学生小学升入初中的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只有个位数。整个初一阶段从来不做作业,他也没有办法做作业,因为他什么也不懂,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汉字他是不会写的。为了让他做作业,我把原来课代表收上来的作业本的答案给了他,让他去一个一个答案抄在作业本子上。这样的状况没有维持两天,他就放弃了。因为抄写也是他沉重的负担。他的抄写,不是这个字多一笔,就是那个字少一画。我实在无法可想!就说你接着抄下去,会有转变的。他失望的望着我,老师,我真的没有办法再抄下去了,你不要逼我了。我从前就是家长答应不做作业才来上学的。作业的转变以失败而告终。
  
  怎么转变他呢?我想从改变他的课堂状况入手。于是我就留心他的课堂表现:
  
  上课时,他根本就是不知道上到哪儿。你老师不叫他拿语文书,他是绝对不会拿出教材来。不独独语文是这样,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是如此。你不叫他把教材翻到哪一页,说出课文的题目,他是找不到该篇课文在哪一页。他是从来不会听课的,是一个字都听不进去的。我观察他,上课要么左顾右盼,和左右前后的同学龇牙咧嘴地做鬼脸,说“悄悄话”;要么拿出手工制作的小剪子来,或剪一下自己的教科书的书角,或将一张纸剪得像齑粉一样散得满桌子都是;要么教师将自己的课本竖起来,遮住头部,然后拿出自己早晨上学在路边买的零食偷偷地吃起来;要么就是将衣服往头上一蒙,头埋到桌子上,课堂上睡起大觉来······这种情形反反复复。我的苦口婆心也只能让他的有意注意能够有上一分钟,一分钟以后,又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怪现状。有的老师可能会说,你不会给他语文任务去做,那你想一想,连抄写都困难的人,能做什么语文任务?
  
  我就尝试让他在课堂上读书,大声朗读课文。可是不管是什么课文,他都不会读,甚至是一首绝句,更遑论朗读文言文了。他说他压根就没有读过课文,更不说背诵了。我说从现在开始你就读一读试试看,但是,无论是早读,还是课堂读书,他就是不读,你问他,他就说不会读。这样,我就在早读的时候,找到他,我说你跟着老师读,我读一句,你读一句,整整一个星期的早读都是这样读一首课外背诵的古诗《长歌行·青青园中葵》,结果我上课让他把这首诗读给同学听,目的是他读好了,我想趁机表扬他,那想他又说我不会读,这种不会读的回答不是故意的,还很真诚!呜呼,真乃无法可想!
  
  记得我在最初工作时,写过一篇班主任论文,其中确乎有这样的话语,我们常把学生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但是,现在这位零分的考生使我在这样的话语面前深深自责。我有什么本事能让他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示他自己独特的风采。他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风采呢?运动会上不见他的身影,联欢会上不闻他的歌声,美术、计算机的才能更没有老师说他有一技之长。我到底那什么来拯救你,我的零分学生?难道我不能坚持吗?语言、语文、交际、母语、民族、汉字······一个一个概念闪过我的脑海,我想,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不就是目不识丁的人吗?
  
  于是,我又在考试中想办法。第四次考试时,单独给他开绿灯,我将语文教材、作业本及其答案都给他,让他开卷,但是除了填写出来一个作者和两句古诗默写以外,其他的内容毫无例外地空白,而且填写的作者“鲁迅”的“迅”还写成了“讯”。这样的现状就这样延续一个学期,尽管我使出我三十年来从事教育教学的浑身解数,我还是实在没有办法啊!在这样的学生面前,我只能贬损自己黔驴技穷。
  
  我也知道,我们老师爱学生不应是抽象的、虚幻的,而该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于是我就和他打起了感情仗。平时,我也细心观察他,了解他,在下课的时间和他呆在一起,谈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电脑、体育、游戏等等,想听一听他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因为“亲其师”就可能会“信其道”,他感到老师是爱他的,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他自己是不是就不会让自己的老师失望?他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会不会自然地就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结果,这一切的一切、一学期的坚持近乎于徒劳无功!
  
  在这里,我想向各位一线语文同仁求救,你们会有什么高招能使每一朵花都能长成硕硕果实;在这里,我也想向一些高明的班主任或者教育专家求救,你们会有什么绝招能使每一轮太阳都发出绚烂的光芒。但愿你们不要说——“用宽容、用关爱、用智慧、用技巧来转化他,让他的天空,少一些阴霾,多一些灿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