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它由多个要素构成,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也要靠管理。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学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取得效益还要靠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搞好教学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之路,几年来我们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方法,它们概括起来有四条:一是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二是以规范化为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三是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四是以民主和科研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
一、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中心观念和全面管理观念,因为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而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质量是教学各项工作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一大原则。
什么叫全项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系统的两大要素,教和学是教学工作的两个基本方面,教学质量由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决定,因此,全面管理就是既要抓教的管理,又要抓学的管理,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教的管理
决定教的质量的因素有三方面,即教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教学环节质量和教学研究。所以,我们在教的管理上就紧紧抓住了教师素质提高,教学环节和教研工作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素质提高。重点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业务功底,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且应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以便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我们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外出考察和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我们认为这是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途径。二是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教育理论贫乏,教育思想陈旧是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我们把教育理论的学习规定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定学习书目,安排时间,并制定了检查措施。为了推动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还请教育科研部门专家开设系列讲座,举行专题研讨,集中解决一些教育思想的突出问题。另外还请各方面的人士来校传递科技方面、改革开放方面、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外的各种信息,活跃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我们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把每人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作为制度贯彻执行,并把论文作为教师教学成果的组成部分,认真评选、奖励并记入本人的教学档案,同教学成绩一样成为教师职务评定、评选和提干的依据。对教师队伍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教学环节的管理。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探讨共同问题的解决,探索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开辟新的教学途径。而举行各种公开课是开展这种研讨和探索的极好形式。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逐渐形成了系列公开课的制度。这些公开课按档次、目的和内容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类。一类叫观摩课,这是最高层次的公开课,请高水平的教师担任,在全校范围内举行。目的和作用有三:一是展示特色,鼓励创造特色;二是展示教改成果,推动教学改革;三是树立典型,指导教学。这类课每学期文、理科各举行一次。另一类叫研究课。由教研组安排,推荐本学科专题研究承担者或由较高水平的教师担任,目的是开展专题研究或成为本学科存在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索。这类课在教研组范围举行,每学期2-3次。对这类课要求是,要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对课堂教学要进行
集体设计,课后对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三类叫试验课。这类课在备课组内举行,每学期每人一课,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群众化,把全体教师都吸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这三个层次的公开课均实行一课一研讨的办法,就是每次公开课后要有不同形式的研讨会。这样就形成了每学期的公开课系列和研讨系列,每学期全校仅校级和学科级的公开课就有20多个,要举办20多次研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第三,教研工作管理。教学研究的开展状况和活动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教研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抓教学研究的思路是:
① 统筹安排,以大带小。教学研究就其内容讲有课堂教学研究、专题研究、教改试验等;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学科为主,结合各科教学的实际,各具特色,把各科共性问题的研究和个性问题研究结合起来,把大、中、小型教研项目结合起来。学校要统筹安排,各科分头执行。
② 调动两个积极性。教研活动的生命线是教研组长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两个积极性的核心是期望值的实现,组长期望教研组获得成绩,教师期望通过教研活动取得收获和提高。教研管理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帮他们实现。
③ 强化三个要素。教研活动是否有成效,主要是看活动的数量、工作的质量和取得的成果。我们在教研管理中紧紧抓住数量、质量、成果三个要素,要求三位一体共同实现,并以此作为检验教研工作的标准。
2.学的管理
管好学生的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方面。学生的学应该怎样管理呢?我们的做法是管好一个过程,发挥两个作用。
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管好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怎样才能管好学习过程呢?必要的规章制度是重要的,但是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过程各环节的任务,取得学习的高效益。所以,抓住了会学这个根本问题就是牵住了学习管理的“牛鼻子”。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呢?必须统一三个思想,发挥两个作用。
“三个思想”就是:①什么是会学,它包括哪些要素?只有弄清了会学的内部结构,才能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会学生学习。我们认为会学应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的知识;二是学习的基本技能、技巧;三是学习的优良品质。只有三项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才能算会学。因此,要教会学生学习,必须从以上三方面着手。
②教会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有的开学法课,有的搞学法讲座,都不失为一个途径,但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的方法必须随着知识传授而渗透,学习的技能、技巧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训练,学习的品质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离开教学过程的实践是绝不能解决会学的问题。③教会学生学习主要靠何人?根据上述的知识,靠个别学法教师或专家都无济于事,要完成此项艰苦的任务只能靠全体教师和学生,靠教和学双方的积极参与。
发挥两个作用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受三个问题的制约,一是对教会学生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它决定着教师对此项工作能否积极投入;二是教师是否懂得学习的规律和具有学法指导的知识;三是对会学的实际指导能力。它们决定着教师能否指导和指导的效果。为了使教师在会学指导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开展了长达两年的由全体老师参加的学法指导的学习和研究活动。通过学习和研究解决了三个问题:①转变了观念。认识到教会学习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要示,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因此,教会学习和教会知识一样都是教师的基本任务。教会学习和教会知识都是考核教师业绩的标准。②基本掌握了学习的规律和本学科的学法指导知识,编写了学科学法指导专著。
③提高了学法指导的能力。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则受着学习观念、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三个因素的制约。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
①进行现代学习观念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现代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在学习中对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现代的学习更重视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只有学会学习才能迎接两个挑战。我们通过校会、班会及课内外的活动把这个思想灌输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自觉性。
②进行指导,教会学习。其形式一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方法知识的传授、培养和训练;二是学校制定和贯彻学习程序规范,使他们掌握学习过程各环节的学法知识和操作手段。
③鼓励学生进行积累。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是积累的结果,总结则是积累的有效方式。通过总结才能筛选出对自己科学有效的方法,摒弃不科学无效的方法,从而形成一套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实现会学的目的。为了推动学法总结活动的开展,我们规定了一整套总结、交流、表彰、奖励的措施,推动了学习科学化的进程。
二、以规范化为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
遍观中外,凡是办得好的学校,都有一套符合规范化要求的规章制度。这就明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这是因为:规范化、制度是管理科学化的一个表现形式。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为教学发展铺设了一条科学的轨道,使教学工作的各层次、各环节按既定要求互相配合有条不紊地运转,保证了教学的有序和协调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规范了管理者的行为,避免了管理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减小了“人治”成份,增加了“法治”成份,并保证了教学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也规范了被管理者的行为,保证了指挥的畅通,管理的有效,保证了步调的一致和各方面的协调。因此,我们在教学管理上努力实现以规范化为内容的制
度化管理。
教师教的管理主要通过教研组进行,学校对教研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
一是工作内容上,有四个方面:①对课堂教学备课、讲课、复习、作业、考核五个环节的规范要求;②第二课堂。规定了校内外各应开展的活动;③教师提高。规定了该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④教研活动的项目、内容和方式。
二是教研组各项工作数量上的规范要求。根据我校的情况,我们把教研组的活动定为两周一次,即每学期8至10次。其中特别规定专题研究2至3次,其它加课堂教学研究、教改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教师论文撰写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三是质量上的规范要示。我们要求教学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专题、有准备、有成效,保证时间,出席整齐。在质量的规范要求中我们特别重视成果,因为成果是质量的集中表现,成果越多说明质量越高。我们把成果具体内容明确为被全国、市、区、校四级评出的教改成果、教研成果、优秀课、优秀论文及各级各项学科竞赛奖。
规范化的实现,我们制定了三级评价办法:达到各项活动数量要求的为达标;完成数量要求,质量较好,取得一定成果而又未达到质量、成果等级要求的叫单项优秀;数量、质量、成果均符合要求的为整体优秀,冠以优秀教研组称号。各个等级都规定了奖励办法。我们把以上这些规范化要求和评价、奖励办法系统制定为《教研组评优条例》,这就形成了教研的评优制度,使教学管理走上制度化之路。
在学生学习的规范化制度方面我们主要进行了学习过程的规范化和学习环节的规范化。经过认真研究我们把学习过程规范为六个环节:即在传统的预习、听讲、复习、作业之外,增加了阶段复习和阶段总结两个环节。前四个环节的根据是认知心理过程的领会、巩固、应用三个阶段。阶段复习的提出则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要求。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特点是系统化和网络化,阶段复习则是实现知识学习系统化、网络化的必要手段,也是知识巩固和应用的进一步深化。阶段总结是学生学习上自我优化的手段,通过总结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积累优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阶段总结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阶段总结可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达到自我完善。这是学生自我促进自我提高的好方式。
另外,我们把每个学习环节都做了规范化的规定。在《学习程序规范》中六个环节都提出了目的、任务、作法和要求,即完成每个环节的任务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科学化的道路。
三、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
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的生命线,是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健全检查、评价、激励互相联系的三个环节。
1.检查
管理有效的条件是学校的计划、决定、要求被认真地贯彻执行也就是能够落实,不能落实就只能是一纸空文。促进落实的重要办法之一就是检查。这是因为检查有督促、反馈及指导的功能,所以检查是推动落实的重要手段。经过几年努力,我校建立了一系列的检查制度,学期初有各种计划的检查和讲评,每月有月进度月计划的检查,期中有半学期工作的全面检查,期末有计划完成情况和质量成果的总结检查。从教学过程讲,有集体备课、教案、课堂教学、作业、辅导各教学环节的检查,为了保证检查的真实和全面,我们采取活动报表,收查作业、教案,听取汇报和听课、参加教学活动等各种形式。检查工作分层次进行,日常检查由职能部门负责,集中检查由校长直接主持。在我们的检查环节中又突出了其中的全面工作检查和期末的成果验收。
我们之所以特别重视期中的检查是因为:期中在时间上承前启后,总结了前半学期的工作,指导推动了后半学期的工作,对全学期工作的开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为了使期中检查取得实效,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由校长主持;主管校长;主任参加,组成有权威性的工作班子;二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一周之内全力以赴;三是制定工工作程序,各方做好准备,保证检查工作按期完成。检查工作分三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工作检查。检查的内容是校计划、教研组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教学各方面各环节的质量评估。检查通过六种形式进行:一是校长、主任共同听取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半学期工作汇报和下半学期工作安排;二是由学校领导在各年级分
别召开学生评教会,听取教育对象对教师教学的反映,三是进行问卷调查,广泛了解学生对各教学环节效果的反馈;四是进行教案和作业检查;五是对各年级各学科期中考试质量进行分析;六是对半学期的各种教学统计资料进行综合统计,了解各种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第二阶段是综合分析评价。既把第一阶段检查得来的各方面情况汇总,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对教学各方面的工作作出评估。它包括教研组工作,年级、班级的教学状况,各科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效果、学校教学工作总的进展状况和存在问题。第三阶段是总结调整。它有三部分内容,一是召开期中总结会,全面总结评价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肯定成绩,进行表扬,传播先进教学思想,先进经验和各级
成果;分析普遍性的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部署下半学期的工作。二是抓住好的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三是个别教育,进行指导。对教学问题多质量差的教师领导分工教育帮助促进提高;对工作落后的教研组和年级集中研究,帮助解决。
2.评价
评价是衡量效果促进工作质量提高的有力手段。正确的评价对任何工作都是不可少的,对学校工作更是如此。评价又是检查和奖励的中间环节。有了评价,检查才有方向有标准,才能更好发挥督促和导向作用;有了评价,奖励才有依据,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所以我们十分重视评价工作。
怎样做好评价工作呢?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我们在评价标准制定上贯彻了三个思想:一是一定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讲究科学但不拘泥于本本,借鉴别人但要立足自己;二是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教学从内容上看有多个方面,从过程上看有多个环节和阶段,都需要评价,但不能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有形式完整的一套评价标准,所以,评价标准要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基本环节我们都有较完备的评价标准,其它不一定每项都搞一个评价标准,因为各项工作提出的要求就是评价依据。另外,评价标准也可以和工作条例、岗位职责结合起来,不一定单独另搞。我们学校,除了课堂教学和教学论文两项冠以“评价标准”之外,其它均和别
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三是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只有这样才易于掌握,便于应用。
第二,评价教学各方面工作质量、数量兼顾。因为质和量辨证地统一在一起,只重质或只重量都是片面性,都不利于工作的推进和提高。我们学校不管是评价某个教学集体,某个教师或某项工作某个环节,既要看你定的数量完成了没有,又要看质量、效果如何。
第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过程形成结果,不重视过程环节的评价就不能产生好的结果;而结果又往往是过程效益的集中体现。所以在评价上既要重视环节的评价,又要重视结果的评价。我们在评价教学时,既重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又重视各教学环节完成的情况。并特别加强了对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评价。
第四,在评价方式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当然所谓评价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就是他评,但如果只有他评,教师必然处于被评的地位,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评价中把他评和自评结合起来,让教师参加到评价过程中来。我们的作法是在开学初把评价标准和评价表同时发给教师,要求他们根据评价标准的要求,把自己一学期的教学情况、各种数据、工作成绩、获奖项目一一填入评价表,并按评价等级作出自评。学期末把自评表上交学校,作为学校评价的依据和参考。自评等于给了教师自我评价权和对自己评价的发言权,增加了对评价的信任感;另外,自评的过程也必然是教师按评价标准自我要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使自评变成促
进和鞭策的力量,真正起到了推动工作的作用;第三自评也补充了他评的不足,使评价更全面、更公正,更易被教师所接受。
第五,在评价时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齐观。“物质成果”指的是教学成绩、竞赛获奖名次等,“精神成果”指高尚的师德,优良的作风、学风等。物质成果要表彰奖励,精神成果同样要表彰奖励,因为精神成果是物质成果的产生基础和必要条件,特别是肩负育人和传播精神文明的学校,必须把精神文明的倡导放在重要地位。
3.奖励
奖励是评价后的激励措施,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奖励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于它的正确性。正确性的体现是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导向性,强烈的激励性。
我们的奖励就是依据这三项原则进行的。
第一,明确的目的性。奖励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把奖励的项目都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部位和环节。如,为推动教学改革设教改成果奖;为积累经验提高教师水平教学论文奖;为推动第二课堂,培育尖子人才设学科竞赛奖;为提高中、高考成绩设中、高考优秀成绩奖。
第二,鲜明的导向性。奖励向薄弱环节倾斜,引导去解决教学上落后的部分,使全面工作平衡发展。如教研组工作一度处于瘫痪状态,为了使各项教学活动活跃起来,推动教学的发展,我校增设唯一的一个集体奖——教研组优秀奖,而且特别规定不定比例,不限名额。两年下来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水平不仅超过了区规定的各项指标,而且出现一批优秀教研组。青年教师提高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加大了奖励面,每学年评优数量在青年教师总数的1/3以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三,强烈的激励性。奖励的目的是激励,但不是所有的奖励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如奖励上的平均主义就是白花钱而得不到效果。使奖励产生强烈激励性的办法就是敢于重奖,拉开距离。不怕有刺激性,有刺激才能有效果。我校一位教师辅导的学生在莫斯科国际奥林匹克俄语大赛上获得金牌,我们就破格重奖了这位教师,奖金是常规的好几倍,并专门举行全校发奖仪式,影响相当大。
四、以群众参与、科学研究为两翼实行科研兴教和民主管理
办好学校提高质量,离不开两个最根本的东西:一是老师的参与,二是教育科研,可以说它们是教学起飞的两个翅膀。这是因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群众参与实行民主管理才能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措施的可行性;才能取得教师的认同和支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教学是科学,只有进行教科研才能探索新路,攻破难关,不断攀登教学的新高峰。特别是教学改革必须以科研为先导,用科研来铺路,方能使改革不断深化。所以,我校在教学管理中特别重视群众参与和教育科研两个方面工作,育分发挥它们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1)创造多种形式把教师吸收到教学管理中来。要让群众参与就需要广开言路广开门路,这就必须要创造适合群众参与的各种组织形式,否则参与只能是一句空话,形式越多,渠道也就越多,越便于广泛地吸收群众参与,更充分地实行民主管理。我校目前实行的参与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教职工代表会。每学期开学前召开,校长作上学期总结报告和本学期计划报告,要求代表们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审议,严格把关。会议以大会小会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保证了每个人的发言机会,每次会议都能收到意见、建议几十条。
第二,教研组长例会。我校有教研组长两周一次的例会制度,教研组长是我们的教学骨干,有水平有见地,又担负着教学的实际组织和领导工作,了解实际,是学校领导的教学顾问和智囊。我们对本来只是布置、检查、汇报工作的组长例会赋予了研讨、咨询、决策的新职能,关于教学工作的重大举措都拿到会上讨论,听取意见,作出决定。
第三,联席会议。有些事情只在教研组上会上听取意见还不够,比如一些教学的管理制度、奖惩办法、评优条例,我们还根据需要召开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工会委员等更多的有广泛代表性人士举行座谈会、讨论会、充分听取意见。
第四,全体大讨论。对于一些学校教学的根本问题或要求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的规范、条例、规定,我们在骨干讨论的基础上认真修改改印为讨论稿发至全体教师,组织大家认真研究,听取意见,最后根据大家讨论的情况修改后,先付诸试行,再经实践检验,进一步完善后才正式颁发。经过这样的过程,不但使我们教学管理的决策正确可行,而且有群众基础,不但易于贯彻,且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五,环节民主。就是我们把教师参与定为教研组工作过程的一个环节,加以制度化。教研组的工作计划、检查、总结三个环节组成。我们要求教研组在期中检查和期末总结教研组工作时,要一块检、总结学校教学工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因为教师们在检查和总结教研组工作时很自然会联系到学校整个教学工作,这是发扬教学民主的好机会。
第六,领导深入实际,广交朋友。深入实际就是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年级组;广交朋友就是多交几个知心朋友,这样会看到实际情况,听到肺腑之言,对教学管理大有好处。
(2)开展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我们认为学校不同于科研单位,开展教科研活动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归纳我校几年来的教科研应说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为教学需要服务。总结我们的经验教训就是一句话,为教学服务是学校科研的生命线,离开了它,不仅不能取得成果,也不会发挥作用。几年来正是把握了这个指导思想使教科研在我校发挥较大的作用。根据学校进行思想教育,人口教育、环保教育的需要,我们组织人力进行专门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人口教育和环保教育的成绩在全国获奖,环保教育并参加香港联展,课堂思想教育也在市介绍经验。根据教研组管理和学生学习管理的需要,我们又集中研究了教研组工作的内容,开展工作的方式,数量质量的要求,评价和奖励,制定出了《教研组评优条例》;研究了学生学习环节的划分,环节的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教师如何指导,制定了《学生学习程序规范》《贯彻<程序规范>对教师的要求》。对推动教和学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破除迷信,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科研。从前一讲科研就觉得神密,高不可攀,因而望之却步,其实科研就是研究探索。只不过讲究科学理论、科学程序和方法而已。在教学第一线正是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最好场所。学校搞科研不能拘泥于科研人员的套路,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学校的研究方式,我校的科研工作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①专题研究。教研组根据教学需要提出课题,学校审批,一人或几人承担课题,全组参加,以课堂实践为基础,和研究课相结合,反复研讨,定期拿出成果。物理组的《物理课复习系列》和语文组的《语文课中的德育渗透》就是用这种方式完成的。
②师生结合成立科学实验小组。我校的环保实验小组就是由一位地理教师和几位同学组成,他们经过两年多的观察实验分析,完成了学校污染的研究,论文获全国一等奖。
③志趣相同的老师结成研究小组。我校几位语文老师和其它单位同志一起对修辞格进行深入研究,完成了《修辞格大辞典》,获得了国内外语文界的好评。
④集中全校力量进行全局性的重大项目研究。我校以《探索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为课题的整体改革,和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学科学法指导》研究,都是在校长主持下动员全校力量进行的。前者的研究成果报告在全国整体改革研讨会上反应热烈,得到高度评价,获得优秀奖;后者的成果在北京市学习科学研讨会上作为学术成果进行讲学,引起与会专家和同行的重视。
第三,寻求专业科研机构的指导,和科研人员相结合,这是我校科研工作的第三个特点。学校搞科研优势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直接实践,其困难是缺乏理论和科研专门知识,和科研部门相结合正可弥补这个不足,使我们的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是取得成果的重要途径。我们和宣武科研室组成了联合课题组,有力地推动了十五中的整体改革实验。我们还请了中央教科所的专家做指导。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科研活动。
上述四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它们都是以教育管理的有关原理和原则为依据的。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是系统原理、整体性原则的体现;以规范化为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是整分合原理、目标价值原则的体现;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是控制反馈原理、动力性原则的体现;以民主、科研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则是人本原理、参与性原则的体现和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管理的要求。四项管理内部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全面管理的目标靠规范化制度化来贯彻落实,规范化制度靠检查、评价、奖励来推动,最后教学管理的目的靠群众的参与来实现,管理靠科研来完善和深化。因而,四项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教学管理规律的体现。
以上是我校教学管理的主要作法和依据。在这套管理办法的制订和实施中我们体会最深刻的一点是,科学管理的实现必须要伴随着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因为科学管理是先进教育理论的具体体现,而科学管理又是为实现先进的教育目标服务的,如果不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去武装群众,没有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的观念更新,教学管理的改革就不可能被教师所接受,管理的科学化也不可能实现。所以,在我们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同时,认真地抓了教学观念的更新。我们的方法是先骨干而后群众。抓骨干的办法是举行研讨会。我们先后举行过“面向21世纪,更新教学观念研讨会”,“全面发展办有特色研讨会”,“以学生为主体,学法指导”研讨会等,对教师我们则采取系列讲座、典型经验介绍、制定教学制度大讨论的办法。我们进行过“现代教学思想”、“科学教学过程”等系列讲座。这些工作为教学的科学管理统一了思想,铺平了道路。
另外,我们还做了一个改革普教办学模式的大胆尝试,这就是中学、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办普教的试验。普教,特别是市重点中学其任务是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这就要求必须和高校接轨,完成培养人才的衔接和过渡;普教要办出高水平,需要有高校专家的指导和多方面的支持;普教要改革就要依靠科研部门的指导和协助。所以,打通普教和高教的联系通路,形成共同办普教的新格局及是市重点中学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北京大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和北大七位知名教授以及清华大学一位知名教授签定了协议,把他们请进我们的中学来做教授,指导我们的教师提高,并开展一系列的课内外教学活动。我们和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双向联系,他们为我们输送优秀毕业生,充实我们的师资队伍并为我校培训教师,我们为师大学生实习创造各种条件。这项改革被北大校长称为“大学——中学合作工作”的创举,将有着光明的前途,它可能成为中学办学业模式的一个新突破。
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使十五中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发展,中、高考在全区名列前茅,各项教学工作焕发了新的朝气。这使我们真正体会到向管理要质量的深刻意义。我们的探索和实践还是刚刚开始,我们将沿着已开拓的路子走下去,争进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