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策略与实验实践

2019-09-29 18:15:52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摸索一套学习方法,不应把困难问题的答案直接交给学生。这完全符合结构主义教育的观点。改变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策略;实验实践

  一、加强教学理论基础学习与应用创新

  物理学习理论指出:在学习中,学生从物理环境中实际受到的作用小于物理环境施加的全部作用,但学生对物理环境的反作用大于他从物理环境中受到的作用;在有效益的物理教学中,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劳动,将使输入的信息增值,学生向环境的输出将大于输入。尽管学生不能获得物理环境发出的全部信息,但是学习的过程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最后得到比环境信息还要多的信息。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益,除了加强感知,更关键的是设法增大学生对物理环境的反作用。中学物理随堂实验因此应运而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行动起来,既动手又动脑,提高能力、发展水平。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随堂实验,正是基于发现法的理论上加以实施的。初中物理实验形象生动、容易做成,而且富有动手操作和探索因素,能够迎合学生的年龄心理,是初中学生吸收信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所以把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相互作用,就能触发学生心理活动的潜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物理实验实践创新

  1.实验物理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做一些演示实验,尤其在初中阶段安排的演示实验数量较多。作为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将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边学边实验,以适应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动手在新课之前做实验,为学新课作好感性知识的准备。而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造力。但教师要注意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做法,提高学生实验的自觉性,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实验。演示实验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极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但有时演示实验限于条件,经常由于人多,学生看不见或看不清楚影响了实验效果的发挥。而通常演示实验由教师操作,虽准确、成功率高,但对于学生而言给学生的印象不是很深,学生很想亲自做,这与中学生的好奇、好动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尤其初中刚开始学习物理的阶段,打好基础很重要。

  2.创设激发好奇心的问题情境是必要的。

  好奇心是人们对事物由于不了解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能使人们主动地接受未知事物。物理教师要去创造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探究环境。创设情境要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问题的兴趣;与此同时要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行探索,自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充满求知欲望的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捕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这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创造意识的前提。

  3.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重要保证。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技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收集资料策略所应遵循的原则。教师要为他们的实践创造条件,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即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之间某种关系的材料。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研究材料的特点,选择与揭示科学概念有关的、有吸引力的、使用时有安全感并适合学生自行探索的材料。教师作为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者,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寻找材料,适时适量提供材料。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和各种感官去认识和了解材料的属性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凡是学生可以自备的材料,教师应让学生自备。因为学生身边的材料能使他们觉得亲切而不陌生,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所以实验操作材料的种类也不限,从日常的各种小物件到专门的实验材料,可以几乎无所不包。

  4.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增强成效。

  在现行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师由命”,很少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教学模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课堂上学生感觉到自由和轻松是开展探究教学的两个重要条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营造一个活跃、快乐、认真、有序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才是深刻的、真正相信的,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推动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决不应该忽视学生对教师的推动作用,要承认有些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是由学生先发现先提出来的,有些问题学生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这时要能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这样不但能使教师自身有所提高,更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