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2019-06-01 07:46:58

  作者:湖南郴州市苏园中学 李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关于“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尤显重要。亦步亦趋的教学生习作,不免有些蹒跚欲跌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授之以渔”有利终生,“授之以鱼”无益未来。

  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初学作文的学生首先要摆脱作文难的思想,建立作文易的信念,使之产生写作兴趣,以“我笔写我心”。

  一、树立写作信心,激发兴趣

  什么是作文,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及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这些都是要在作文实践中慢慢理解、体会、养成的。如果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太多作文方面的理论、技法,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大,认为自己不可能写出那么好的作文,从而对作文产生厌恶感,失去对写作的兴趣。其实,浅化入门的方法很多,对刚刚学习写作的学生,我从不讲作文知识,更不提作文要求,而是让他们对照范文模仿写作。例如,教学完《桂林山水》,我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家乡什么地方美、什么地方绿、什么地方道路曲折、什么地方花香四溢……同时,教学中我们还进行师生换位思考,学生也为我选景,让我观察、描写,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坚定了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

  又如,教学《人间情》时,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人物仿写“人情”,感受爸爸的教导、妈妈的关爱、老师的帮助、学校的教育,以及对灾区的支援、对孤寡的援助、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照顾……从生活现实到有关资料,由课内及课外,了解到什么就写什么,用自己的笔绘画出和谐社会,不但使学生兴趣越来越浓,而且增添了无穷无尽的选材点,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累了作文素材,陶冶了情操。

  二、对比作文,集思广益

  教学中,我先选定范文或自己选写下水文,然后与学生讨论范文的好坏,哪怕是教材中的经典也要和学生说说它在什么地方有缺点,该如何修改。例如,教学完《西湖的绿》,我让学生进行改写,学生把文章改得面目全非,但我并没有简单的否认其观点,而是和他们分析这样写是否妥当。通过分析讨论,很多有个性鲜明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就凸现出来了,尽管行文稚嫩,甚至还有些瑕疵,但人人参与、人人动脑、人人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作文风气已蔚然形成,像火花一样不停地闪烁。

  又如,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范读自己优秀的作品,或自己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这比学习名家名篇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与他们的生活更加接近,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写作兴趣。当朗读到自己的作品时,大多学生都会产生羡慕之情,由此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作文准备心理。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看谁飞得高

  作文要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要让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文章便神彩飞扬了。著名作家叶圣陶说:“想象不过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观察所得的融为一体,团成一件新鲜事罢了。”由此可见,想象是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以细心的观察为前提的一种再显现和再创造,它往往提炼和勾画出理想的、奇特的人物、情景和事情。想象貌似超脱现实,实则源于现实,正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绝不同于人,却处处与人相通、相似。例如,在一次描写校园景色的作文课中,学生争相设喻,互不服气,竟把校园里的绿化带做了几十种比喻,然后重新筛选,评评哪些最好。在这次作文课中学生的想象如繁花,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四、取长补短,确立个性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有关学习修改的要求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的词句,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教学中,不管是看图写话还是写请假条,我都要求学生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有不妥当的地方要及时修改,包括标点符号、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渐渐养成自己修改的习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可以相互批改作文。学生之间相互批改,不仅可以强化他们的写作能力,更能增强他们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习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习作的兴趣,是教师必须学习探索的一门学问。我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掌握这门学问,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就是关键,有了兴趣,建立了信心,学生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越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