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9-11-19 12:55:49

1 2 下一页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自然学科。它特有的教材特点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块好天地。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多范围、多渠道地去开发、启迪学生,课堂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首先应从每一堂物理课入手,大胆地改变教学观念,更新课堂管理、创新课堂结构,采用课堂完全“开放”的办法,让学生在完全自我中去获得知识,去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其次应从实验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条件
  
  1.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传统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施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单向的知识授受关系,不重视学生的多种需求和潜在能力的开发,缺少对人的发展的关注和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因此,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和核心,确立他们在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者的理性追求和教学动力之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体会求知的快乐,让学习成为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的追求,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
  
  2.环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权威人士居高临下地讲授,而学生作为忠实听众,去倾听、接受、记忆这些现成的知识,不倡导彰显个性,不允许提出异议。在这样的课堂上自然难以产生求知的好奇和欲望,形成质疑、探索的氛围。因此,在课改教学中必须营造一个课堂教学环境,美国里德利和沃尔瑟在他们合著的《自主课堂》一书中,提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五种需求即情绪安全感、趣味性、自信、归属感、权力和自由。要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积极主动的、能满足心理需求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上要与学生形成合作关系,在心理上要与学生相融,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优化课堂教学,创造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书本、教参,要挖掘教学内容蕴藏的创造因素,寻找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出发点、结合点。
  
  第二,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与学生合作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接纳学生的不同见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刻反思和大胆创新。
  
  第三,要自觉把自己当成学习团体中平等的一员,与学生一起探索、讨论、交流,用自己的知识、人格去影响学生的知识和人格,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的成果。
  
  第四,是要创设安全、轻松的心理环境,多作鼓励性评价,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承认和尊重,在课堂上获得一种心理上的自由。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点燃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挖掘物理内涵,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给学生的知识,就数量而言毕竟是有限的,而教会方法,以此来研究问题却可以是无限的。因此,在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程序和手段,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能进行科学的思维。因此,在物理课改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如在讲电磁感应定律时,不只简单交待结果,而是从奥斯特发现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即“电变为磁”,让学生思考运用逆向思维,会提出什么问题。根据“磁能产生电”的设想,你会如何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进而再讲述法拉第经过10年探索,终于发现了“磁生电”规律。注重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会的是科学家的一种思维方法。又如,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猜想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形式,像牛顿看出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温前人的思维过程,提出他们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因此,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不断将科学思维方法渗透进去,学生才不至于只会读死书,而成为能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