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报刊杂志对海外作者的介绍或评论,尤其是女作家,总是免不了这么一句:“职业女性,博士(或硕士)……”每当看到这些就让我皱眉头:这些和写作有关系吗?
这对读者是一种误导,尤其是对大陆的读者,以为海外都是“高知”们在写作,“起点”岂不是很高?岂不都是阳春白雪?而对海外作者来说,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难道写作的人必须是博士硕士?只有他们才能写出好作品?职业女性动笔就是作家?
写文章,不管写什么,必须要深入生活,才能体现生活,反映人们的真实心态以及社会矛盾,才能打动人心,留给人们思考,才有不朽的可能。
还有些人认为海外作者写的都是海外的故事,比如怎么奋斗,怎么融入主流。其实这是走偏了,老舍当年在美国写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并不是只能反映海外华人的故事,而是因为身在国外,才有可能把国内的社会看得更清楚,沉淀得更彻底,也就反映得更深刻。
海外写作的人很多,但大多数是因为对母语的渴望,在释放自己个人情感的同时,寻找一种共鸣和寄托。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可是这绝不应该成为海外文学的发展方向,否则永远只能成为一株短暂而没有长久生命的花。
我想,写作的人应该跳出个人的圈子,有一种责任感,而不是一种只用博士硕士打入所谓文学界的名誉感。
美国每年年底都会出版《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这是从百余种北美发行的文学刊物中选取的二十篇优秀作品。在《2006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中,我欣喜地发现有两篇作品讲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故事发生在中国大陆,一篇是美国作者写的,另一篇的作者是华裔。他们写的都是中国当今的社会问题和现象。“纯粹中国”占了美国优秀短篇的十分之一,这难道不说明一点问题吗?难道不是对海外作者的一种鼓舞吗?
优秀作品没有国界,我们大可不必拘泥自己的写作主题,但是必须把握社会的命脉,把“自己”忘掉。对于海外作者来说,如果不去关注那些博士硕士、职业女性等等的头衔,专心关注历史发展、社会的演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不朽的作品。?
海外文学的误区
2019-12-07 19:57:07
相关推荐
- 鲫鱼的心思 2019-11-05 15:34:29
- 湖南省衡阳八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9-08-20 08:58:59
- 文学如何直面民族灾难? 2019-11-11 20:43:39
- 1953年警告高岗:北京有两个司令部 2019-11-26 14:41:54
- 浙江新高考首考:为啥选考的考生这么少 2019-12-08 13: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