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当鼓励多层面思考

2019-08-20 08:21:45

背景阅读:高考作文:离现实再近些

  读了昨日《新京报》社论《高考作文:离现实再近些》,我有话要说。论者希望作文题目能让学生“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社会的点滴进步”,其良苦用心固然可贵,不过,如果作文题目的指向性太强了,则可能限制考生自由而舒展地为文,因此题目还是应把视角展开得大一些。

  正如有论者所言:“单就作文命题而言,它限定的只是思维的方向、取材的范畴,如果心忧苍生,什么样的命题都能写成经世之文;若从考查语文能力的角度说,字是否正,文是否顺,更与命题无关。”的确,我们不能让作文承担太多沉重的精神份量,更不要刻意让考生写出的文章体现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考试作文首先检验的是作者谋篇布局、驾驭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探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事实上,今年的高考作文仍然是紧扣着“强化思维、注重表达”这一中心不变的。在我看来,时弊要针砭,苍生要关注,但作文题目不能仅限定在此范围内。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高考竞争激烈,关乎社会公正和人才的选拔,必须防止宿构、猜题、押题等应试思想的滋长与蔓延,为此,高考作文命题在开放的前提下须要加大限制性。据我了解,自话题作文采用以来,宿构套用让阅卷者感到防不胜防。有论者指出,2005年各地的作文题由过去一味地讲究“诚信”等道德灌输,转为现在强调学生内在的人生反思,强调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标志着高考作文命题进入了成熟期。

  而社论所肯定的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在我看来,这个题目所蕴涵的意义正是多层面的,可做现实层面的思考,也可做形而上的抽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