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初中历史教材的整合

2019-10-31 15:27:03

  二期课改以来,初中历史教材的框架体系、内容、教学理念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应深刻理解新课标,认真钻研新教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整合教材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地通过学习了解历史进程和认识历史的方法论。

  一、教材整合的需求

  从二期课改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方式来看,打破了旧教材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强调了阶段性的文明特征;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删减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化和浅化。这一调整导致学生对历史的发展缺乏一延续性的宏观认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教材进行整合,使得历史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同时也能横向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与碰撞。

  二、教材整合中教师的地位和要求

  二期课改中,教材由原来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转变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这意味着教材不再是不可更动的“”,而是可以依据教学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进行必要的取舍和重新编排体系。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教师既是学生的学习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学的参与者。

  首先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要具备一定的学科渗透能力,这样才能对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综合性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并对教材的取舍和增删有一个较合理的判断。

  其次教师自身应具备科学的历史观,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历史辨证唯物观对历史事件和趋势作一宏观体系的分析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对章节关系加以合适的把握与处理,并对纵向与横向的知识体系进行联系与比较,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历史教学体系。

  此外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该进行相应的反思。教学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探索;教学中,反思使教学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更趋理论化。教师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反思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关注自己各方面的成败得失,拓展提升自己的空间。

  三、教材整合的原则

  1)教师要建构起整体教学设计观,总揽全局,不要讲一课,备一课。而应该将教学设计置于课程模块的整体之中来考虑。对于各章节的内容既可以有纵向联系,也可进行横向比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教材内容跨度大、跳跃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教师需要从历史观和文明观角度对教材中的内容作出合理的迁移和必要的取舍。

  2)在整合过程中,必须遵循时代性、基础性的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精选素质教育必需的基础知识: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对现实仍具有一定影响或借鉴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方位互动联系;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间的联系的内容为必须掌握的内容。总之还是以课标为依据,“内容标准”中“学习要点”提出了“知识与能力”目标,对有关知识及其能力层次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相对具体的要求和规定,这是必须达到的最低目标。

  3)新课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处处渗透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课程目标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知识不再是独立的直接的目标,知识是培养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和方法及进行德育教育的载体。为了有效地完成获取历史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和初步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尽可能给予学生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总之,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课改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挫败不足为奇。只要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一个更广阔的施展教学才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