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程理念对中学数学教师的四项要求
1、在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是实现课标的主要阵地,它突出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以及研制校本课程等方面,要做到“两个必须”,一是必须仅仅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核心,二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注重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并且积极采用和探索先进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3、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不应只局限于采取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接受、记忆、模仿与练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体验、动手实践和阅读自学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引领下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鲜活的过程。当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4、新课程标准还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探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提高文化素养,养成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上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数学家,例如在微积分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牛顿、创立的微积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多元互动的过程
1、师生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家都知道,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孪生姊妹,是不能分离的。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这种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程理念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教师主要起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主导”与“主体”互相作用,双向互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能使课堂”动”起来.
2、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之间要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在共同交流中学习,在相互合作中成长,在相互辩论中进步.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腿、动面部表情与内心感情,让每一个学生都“活动”起来.课堂讨论是实现生生互动的一种较好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形成浓厚的思辨风气,真正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3、人机互动也称人机对话,指师生与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声音、图片、动画、文字、图形、录像等多种媒体,将教学内容与相关材料展示给学生,供学生观看、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得出的结论或者需要书写的内容,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出来,及时反馈给教师与其他多数学生,例如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写在纸上的文字展现在银幕上.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落实有赖于作业设计的改进
作业布置,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常规。
良好的作业设计能够强化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落实,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大面积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将自己设计作业的“四点新做法”介绍如下:
1、精心设计,质量第一
鉴于作业的实效性,作业题的选择最忌照搬成套的习题。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大量习题资料中精选,优中选优,选择题型、难度符合学生实际和高考方向的题目;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依据《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大胆创意,精心设计出一些别出心裁且质量较高的题目来。为了避免题型单一,教师可以设计多种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等。
一般说来,根据教学实际,我每周布置2次作业,每次作业量为:选择题6--8道,填空题2道,计算题1--2道。若题量过少,则起不到巩固基础、训练思维的作用;题量过多,则花费学生太多的时间,不利于各门学科的总体安排,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业要适量,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