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的教学

2019-10-23 07:04:04

  这两天开始了“大气压”的教学,总感到书上的编排有些不合理:先认识大气压的存在,然后展现人们认识大气压的历史,发现大气压的值是很大,然后想办法估测大气压的值,得到什么是一标准大气压,影响大气压的两个因素,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等),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最后是流速与气压的关系。整个一节包含了9个教学点,头绪颇多。所以想在一两堂课中要完成内容,还是有点累的,即便完成,也是草草了事,还要靠日后的加工。所以我也一直在想好的办法。

  发现这章的练习也总是围绕这些方面,重在大气压知识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而应用又是贯彻了这样的一个原则,想办法使物体内部的压强与外面大气压不同,或增大或减小,下面以减小物体内部的大气压为例,来说明其中的五个做法:

  (1) 通过抽气、吸气使物体内部空气减少,密度减小,使气压降低,如:抽水机,呼吸(此例不好,应放在下面),用吸管吸饮料;

  (2) 通过挤压等办法使物体内空气减少,压强降低,如:将针筒活塞推到底、吸盘工作原理,钢笔吸墨水;

  (3) 加快空气流动速度,使压强降低,如喷雾器,分不开的纸,掉不下的球;

  (4) 使物体内部空气加热升温,密度变小,气压降低,如瓶吞鸡蛋;

  (5) 使物体内部空气降温液化,气体的数量减少,使气体密度和压强都减小,如压坏的易拉罐、变形的瓶等。

  (6) 使物体内部空间变大,使物体内气体密度和压强都变小,如呼吸、拉动针筒使里边的水重新沸腾等。

  想讲一个问题,覆杯实验中有人提出纸片不是被大气压托住、而是被水吸住,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所以只能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等有时间了或时机成熟了再来谈这个问题。请两个班的同学看了配套的CD-ROM,先是从里边压坏的易拉罐开始,放了一遍后让学生谈如何做实验的,因为先上来的缘故,也或是较吸引人的原因,很多人都能复述一遍,好的实验的确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为什么易拉罐会压扁?是外面的大气压,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里边的压强发生了变化?这才是课堂上要让大家能学会分析的。

  所以我一直在想,本课能不能按照学生的认识心理来设计教学过程,到最后学生能分析问题,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接下来要看看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重新进行一下本课的设计。

  来源:一世童心顾永健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