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到上古时代吃饭,你点一道水煮活鱼,因为那时没有辣椒,真的只能吃到水煮的活鱼了。”近日,福建师范大学一门名为《先秦穿越手册》的选修课成为学生追捧的对象,目前已有近300位同学报名听课。
这门课程包括上古时代饮食、服饰、建筑、交通、货币、婚葬等方面的文化。想来,这门课程如果以《上古时代服饰研究》《古建筑基础知识入门》命名,以传统方式授课,恐怕选修者会大为减少。可见,80后女教师潘苇杭的课程设置及授课方式,还是抓住了年轻人的心理。
可是,这些课程却既不能折算成科研成果,也不能兑换成论文,老师很难从中“获利”,除了口碑。这种状况若不改变,会有更多的教师去设计这样的创意课程吗?
前 段时间,有“口碑教授”之称的河南大学教师常萍一度引发关注。常老师32年如一日,耕耘在教学一线,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退休前仍只是讲师。对 此,常老师并不在意,但教育部门和高校却不能不在意。因为,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关乎公平的大问题:当热衷教学的教师,远没有那些在外当老板、搞兼职 的教师受评价体系认可,这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