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省高考用全国卷解读:应与录取制度改革并行

2019-12-04 06:26:37

  昨天,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6年将有26个省份高考统一使用全国试卷,而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到2018年将缩减到35个。

  全国高中课程将全面修订

  发布会上,高校学生司副司长王辉介绍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情况。2014年9月,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

  王辉表示,目前除上海、浙江已发布方案外,包括北京在内的其余29省份均已形成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各地方案基本成熟,相关备案工作也正抓紧推进。

  为与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相协调,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表示,我国将全面修订高中课程,从课程方案的设置,到每一门课程的标准,接下来对每科的教材,都要全面修订,加大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满足改革后高考“选考”的要求。

  2018年地方性加分项减至35个

  一直以来,高考加分一直备受关注,王辉表示,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实现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目标,“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今年已按要求全部调减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从2014年的95个减少到2018年的35个”,减幅达63%。

  去年12月,、、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将取消省级优 秀学生、思想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体育特长生等5项全国性加分,地方性加分中的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等项目也取消。

  《意见》还要求,各省(区、市)要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部长袁贵仁在今年3月也曾表示,今年全国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地方性加分减少63%。

  据之前媒体报道,2014年以前的地方性加分项目有124项,到2014年减少近三分之一。目前,辽宁等13个省份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近年来,全国每年享受地方性加分的考生约3万名。

  明年将有26省份使用全国卷

  近两年来,使用全国卷的省份数不断增加。据王辉介绍,安徽、福建等8省份已申请2016年起使用全国卷,全国卷使用省份从2014年的15个增至2016年的26个,增加使用全国卷省份的任务基本完成。

  根据2014年9月公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是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今年3月份,部长袁贵仁曾明确表示,要扩大高考统一命题试卷地区范围,当时透露的增加范围是,2015年增加3个,2016年再增加7个。

  据之前媒体报道,自1987年批准上海实行“3+1”高考改革方案并实施自主命题后,2002年北京市也获得了语、数、外3科的单独命题权。至此以后,省份陆续增加,到2011年,全国已有18个省份单独命题,涉及考生占全国总数的65%。

  ■ 解读

  专家

  全国卷推广应与录取制度改革并行

  “全国卷推开并不是新出的政策”,昨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去年发布的高考改革意见中,就已明确要求要扩大全国卷适用范围,意 在改变各个省份出卷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并规避可能出现的泄题漏题风险问题,“推广全国卷有助于提高试卷质量,也得到了网友肯定。”

  但熊丙奇认为,推广全国卷并不意味着高考变得更加公平,因为在不改变现有录取制度前提下,即使有更多省份使用全国卷,最终录取时依然是本省学生在省内竞争,并非全国统一录取,“依然是按计划分省录取”。

  而在此前,也曾有过将高考试题命制权下放到各省份的政策,“也有人说是重大改革”,熊丙奇说,但最终考虑到各地考试安全、泄题漏题等考试风险问题,最终还是回到了如今的推广全国卷。

  但若要推进高考公平,同时还应推进的是录取制度的改革,“建议对使用全国卷的省份,由重点大学统一录取”,他建议,应向考生在任何地方都能报 考,由大学结合平时成绩、高考成绩、面试成绩和中学评价进行统一录取,打破行政疆域界限,不再按省内排名录取学生,会更有利于促进高考改革和公平。

  ■ 落地

  北京

  2015年高考  今年3月,北京市教委发布的高招工作方案中,针对高考加分项目、录取方式等进行了改变,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或于近期公布。

  在2015年北京高考中,针对加分项目进行了较大调整,仅13类人可享受加分,体育特长生、奥赛、思想品德优秀事迹等全国性加分项目被取消,2015年1月1日前获得相应称号的可增加5分投档。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取消上述加分项目后,北京市将继续通过4种方式鼓励和体现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分别为: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每一个中学生 积极参加日常校园“阳光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将考生的体育、艺术、学科等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 考;鼓励具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学生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高校艺术团,或报考相关体育、艺术类专业;将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 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