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消失的古老手艺:弹棉花
2019-12-03 17:58:14
弹棉花是古老的手艺,历史悠久。我国手工弹棉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不大好考证。但据记载在元代时期就有此业。元代王桢所写的《农书》中记载:“当时弹棉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四尺左右长;两头拿绳弦绷紧,用县弓来弹皮棉。”
弹棉花,实际上指的是弹棉胎,也指弹棉褥。一弯弹弓、一张磨盘,手提一个弹花槌和一条牵纱篾,这就是弹棉花的所有的家当。
据一些资料记载,弹棉花的在京津一带居多,但仔细观察,艺人也分南北两地,而这通过他们所用的工具便可区分。北方弹棉花的弓子大多采用自然生长的弯曲树木,南方弹棉花的弓子基本采用竹片。当然也有讲究的,是用木料制作的。而弓弦都一样,均用牛筋。
弹棉花的店铺比较简易,但多是上门服务,因为一般家里不够大。往往就在院子里,空地上,用条凳支上门板,搭个床即可以开工。两人搭档,一般都是师徒、父子、夫妻、兄弟等。
弹棉花人在工作时,系一腰带,后插一木棍,用绳系住,左手持弓,右手持槌。弹棉花工序其实有很多。主要的是弹、压、上线。如果是旧絮翻新,还有一个撕絮的工序。弹棉花的关键是振动弓弦,用木槌有节奏地打击,弓弦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均匀地振动,使棉絮成飞花而重新组合。弹花的主要工具是一个杉木弓,檀木锤。弹花者腰系板儿带,竹条系在身后,高出头顶两三尺。竹条超出肩膀的部分向前弯曲,用来悬挂弹花弓。为了稳妥,有的弹花者也会把自己五花大绑以固定身后的竹条。木弓有一人来长,形状大约从明朝开始就没有太大的变化,称为背弓弹花。
在弹棉花的时候,弹花者用木锤敲击弓弦。以弓弦的振动拉动棉纤维,以达到棉花纤维重组的目的。当弓弦埋入棉花,声音低沉,没有余音;弓弦浮出棉花,声音高亢,余音较长。
记得上中学时,离学校不远的乡里(那时叫公社)就有一家弹棉花的铺子。有时放学路过棉花铺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看一会儿弹棉花。在木锤的击打下,棉弓上弓弦激烈地抖动,棉絮一缕缕地被撕扯着,向四处飞溅,犹如一群群受惊的洁白小鸟,迅即飞起,又慢慢地落下。棉弓指向哪里,哪里就是一阵喧腾,此起彼伏,看着看着,案板上就堆积起了厚厚一层松软的棉絮。
最喜欢看弹棉花的师傅包棉胎。在置放棉胎的案板四周,插有许多的小圆柱子,一根细细的竹杆顶部勾着纱线在这些小木柱间穿梭着,纤纤竹枝,颤颤点点,似蜻蜓在雪地中点水。纵横往来,又似蜘蛛在白絮中织网罗云。将弹好的棉花按规定尺寸摆放好,然后用纱线把它包裹起来,网住这些棉絮不让它散开。最后用工具将它压平整,一床棉胎才算弹好。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代的弹棉花劳作,就像一幅乡村的写意油画,它的画面与儿时的快乐一起,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的城市里早已看不到弹花郎身背弹弓,走街串巷的身影。就是在偏僻的农村,这种手艺也逐渐被时代进步无情地挤出了历史的舞台。
相关推荐
- 2016年安徽高考数学答案 2019-12-05 20:10:00
- 浅谈在动态生成的化学课堂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9-12-08 12:07:54
- 瑞士琉森 在卡佩尔廊桥采撷浪漫 2019-11-27 11:11:12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意思_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成语解释成语故事 2019-11-16 08:08:09
- 大方之家的意思_大方之家的成语解释成语故事 2019-11-07 06: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