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

2019-09-13 15:09:15

现代青少年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反叛精神,经常出现与老师、家长"对着干"的现象,有时他们的行为甚至在大部分老师与家长看来简直是离谱、过火。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面对着青少年的这种强烈的逆反心理束手无策。据心理学家分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只有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任性,在一定外界因素的刺激下,使其内心的叛逆情绪膨胀,引发出较强的反感心理,从而产生对立。如果我们一味地禁止和反对他们的某种行为,就容易诱发甚至加强这种对立情绪。因为青少年常常出现逆反行为,有些老师和家长感到很恼火,认为他们是"刁民"、"逆子",感到朽木不可雕,甚至无可救药。

其实,学生的逆反心理究竟是好是坏,这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做辨证分析。在这一点上特别要提醒老师们不能一棒子把学生打成"不可救药"这一行列。因为有的学生在受到嘲讽之后,能够把这种刻骨铭心的"屈辱"化做强大的动力,催促自己拼搏进取。事实上,因老师的一句丧气话而激励学生考上名牌大学的事例也为数不少。有时老师适时的一句"伤人"的话反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成功欲望与自强意识。这告诉我们,学生的逆反心理可以使自己奋发向上。但是,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由于社会经验欠缺,判断能力差,感情脆弱,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承受得了这种刺激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还须注意刺激因人而异。不过,有些学生妄自尊大、基础薄弱,又想表现出自己独立的人格,常怀疑师长的看法,拒绝有益的帮助,甚至在一定的外界环境的刺激和诱惑下,往往会因一时的冲动,走向更严重的反面。此时,老师和家长就应该想一些特别的方法来教育他们了。

由上可知,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一无是处,也并不可怕,它只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种正常心态。对待他们的逆反心理,关键是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强化他们的是非意识与鉴别能力,引导他们的心理误区。这样就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逆反心理的负效应的产生。老师也包括家长都应该充分注意学生或孩子的这种不自觉的反抗性的逆反心理及行为,在教学或家教活动中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变成催人上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