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揭阳真理中学分教处 刘英斌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课堂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景,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改变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洪镇涛先生说:“朗读是第一教学法”;再往上推,关于朗读,我们的祖先早就有着朴素却又极深刻的认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兴趣朗读课文,朗读教学也没得到相应的重视,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很多时候,朗读只是为了朗读,学生只是被动地、毫无衔接性地完成朗读过程,没有真正的理解,没有心灵的交流,没有情感的激荡,也就享受不到朗读带来的愉悦。
要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笔者以为,主要是让学生解决好“准备读”、“读进去”、“读出来”三个问题。
一、准备读:情境铺垫,激发兴趣
首先,这里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锻炼、培养自己成为朗读高手,练就过硬的诵读能力,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取得实效。
同时,教师在布置朗读前对课文的讲释要尽量穿插语音、语调、停顿等方面的知识加以强调。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悲壮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语调高昂,长短句相结合具有和谐的韵律。诗人用沉痛又不失激昂的情感表达了对这土地的眷恋深情,很有感染力。课前我经过多次诵读训练,上课时先播放《血染的风彩》这首歌,以深情的旋律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再自信、深情地朗读全诗,并注意每节每句中的重音、语气、语速、停顿等,学生听读时很快进入情境,个个全神贯注,激情洋溢,跃跃欲试,甚至有些也已暗暗跟读着。
另外,还可让学生多听录音带,以带动学生的朗读欲望。如《海燕》这篇散文诗,表达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课文录音以鲜明的对比语气表达了这种感情。课前,我让学生听一遍,划出重音、停顿、注意语速的处理;再听第二遍,补充遗漏的;听第三遍,放小声音,学生跟着试读,我发现有了录音的示读,学生们敢读了,节奏、停顿也把握得好些了。
此外,朗读时还可以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来配合,如播放乐曲、短片、动画,这可以大大扩大想象的范围。至此,就完成了朗读中最困难最必须的“准备读”阶段。
二、读进去:积累意象,进入情境
“读进去”阶段要从意象积累和想象力培养入手。语文教材很多是属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中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凝聚着作者十分丰富的想象,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教学设计中,不采用教师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将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领悟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课文朗读教学的层次,每次朗读之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朗读把文意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如教学《童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我是这样设计朗读的。
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如项为(wéi)之强(jiāng)、鹤唳(lì)云端等。
二读:指名朗读,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这个环节可让学生自己点评,然后教师适当点拨,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等等,教师示范读第二节,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节奏。
三读:学生边齐读课文,边寻找表述童趣的语句,并思考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
四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两幅图景的内容。这时候,学生已能当堂成诵了。
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栩栩如生的描述,让学生大胆想象和再创造,在头脑中唤起与词语相关联的表象,并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组合,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体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三、读出来:把握文气,抒发情感
朗读训练最终目的是要“读出来”。
文气即文章的气势脉络,它是由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来体现的,当然也就决定着朗读时语调的轻重、抑扬和舒缓的变化。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如辛弃疾的《永遇乐》的慷慨豪壮;杜甫《登高》的苍凉沉郁;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激越奔放。通过朗读对作品的文气去亲身体验和逐步把握,就能更好地理解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达到朗读要求的所谓“读出来”的效果。
当然,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齐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领读等,采用什么形式因文而异,老师要根据教学灵活安排,让朗读课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性情的舞台。如《小溪流的歌》这篇美丽的童话,有诗一般的境界,乐观、热情、不怕困难阻扰的清泉汨汨流淌在其中,最终汇成欢快胜利的强音,让人为之动情,深受启发。文中有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枯草、枯树桩、泥沙、沉船等八个角色。课堂上,我先让小组讨论每个角色如何读,并且选择自己读得好的角色;再利用多媒体辅以相应的课件图片,8位同学很快进入了情境,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感情读出了每个角色的特点;其余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好像自己也变成了小溪流,正在克服重重障碍而成长强大起来,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总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朗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只要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朗读水平,精心激发学生情趣,科学地实施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效果,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和语文素养,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来源:潮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