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并行,读是抓手--《陈太丘与友期》预设及反思课录

2019-07-22 08:23:20

1 2 3 4 下一页

  作者:山东泰安 孟范亮

  教学目标:

  读通,读准,读顺,读懂,读诵,积累文言字词,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

  1、请用你的朗读表明你已经基本读懂了文章内容——读准句读。(处理相关知识性问题:一个期,两个门,三个称呼)

  2、请用你的朗读表现人物的情态。

  你喜欢元方吗?为什么?请把你对元方的态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友人是不是真的就是一个无礼无信的人?你怎么读出来的?

  师生分换角色朗读,读出人物情态。

  3、背诵积累。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提示,在课中临时做了修改,效果非常好。由此,我更加坚信教学预设要灵活机动加以调整以适用课堂当下的具体情况的认识,亦即彼此激发、教学相长是也。这是一点。此外文言文教学中,文言并行确实是一个高效的方法,读通读懂应该是同一的过程,指向读准句读。用读来表达你是否读懂了课文;再进一步体会文意、想象情境,并用读来表现文本的情态。这是由读准向读美的过程。由此学生对文本的文意的体悟就相当深刻了。我以为,把文质兼美、音韵和谐的文言文能有板有眼、声情并茂的读出来,本身就证明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感悟,这样就是最好的懂。比把它译成蹩脚的现代文,并对其进行脱离文言文的所谓文的解读,要好的多。文言文教学应该牢牢站在文言文语言的基础上,力争心有所悟,文意了然于胸,而不是非要借助蹩脚的现代文,非得借助字字译的方式。懂不懂的问题通过读就能得到体悟和判断了。我们学的是文言文,过多的牵强于现代文的转换,其语言的特点和美感不容易把握,不利于积累,不利于文言语感的培养。

  文言并行,读是抓手。因其价值,实录如下:

  释题悟法,自由读解: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新课。我找个同学来读读课题。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