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大力开展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需。这种探究式学习会让学生亲历探究之旅,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探究之喜。下面,结合高中历史课教学的实际,谈谈个人对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精思妙想,引导学生把握好知识的有效衔接
初中历史课属于小学科,在很多学校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其在中考文科综合考卷中只占50分的地位,以及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不重视,进而无法形成有效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与系统。这一基础残缺的状况,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适应新课程按专题进行学习的特点,尤其是要求学生围绕某一特定的专题(问题或者课题)展开研究,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手段与方式来获取相关知识,以解决特定问题的学习。这种不适应,既表现为知识上的欠缺,又表现为方法上的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下,鉴于教学时间的紧张,要求高中教师对学生的初中知识进行专门的复习,既无操作可能,但又不得不进行必要的回顾。这只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手段与方法,处处留心,随时注意初高中相关知识的衔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这种衔接,可以采取典型引路、随机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所谓典型引路,指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关问题(专题),选取典型事件、典型人物,以拔出“萝卜”(问题或者专题)带出“泥”(相关初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查找、反思相关初、高中历史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递进关系。这种方式,既可以对学生已有的零散的知识进行钩沉,又可以此为基础展开对新课程知识的学习与架构,拓展教材内容。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一个“师讲、生背”的过程,而是变成了一个提供材料,引领学生查漏补缺、梳理知识脉络,有效领会知识内涵、建立新的知识系统的过程。
在活动中开展交流、鼓励进步的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历史学习活动的开展,如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争议问题的再讨论与探究、历史故事的钩沉与展示等,又如历史知识竞赛的开展、手抄报(黑板报)的编写等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与交流欲望,使其参与到活动中去。正是这种活动中的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才会激发、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自然也就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实现课标中“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设疑激趣,情景再现
传统的“师讲、生背”与定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束缚在教师与教材提前预设的固定圈子里,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的主动性,其创造性与个性也就无从谈起。在新课标“主动学习”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的要求下,为“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我采取了下面两个方法。
1.设疑激趣。“学贵质疑,教贵设疑”,有疑问才会有追求,有问题才会有探究的动力。高中历史课教学的内容,极其广泛与综合,既涉及到人类社会交往的各个时期,又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等。这些丰富的内容,无疑为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选择性空间。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与要求,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提出并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兴趣,又适于不同知识能力层次水平的学生的问题,以诱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进而培养其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2.再现历史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有其特定的时空概念与人物场景及事件过程。尽管完全复原这些绝无可能,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有意识地编排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和具体形象的历史场景,以营造必要的历史氛围,诱发学生的切身感受与体验,激发探究欲望。例如,在多媒体教学《三国鼎立》专题时,我借助电视剧精心编排出各主要历史人物的具体影像,并将片头曲打成字幕。这样,在课堂初始,当各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又为学生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伴随着缓缓出现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字幕与杨洪基老师浑厚深沉的歌声,依次出现在屏幕上方时,瞬间就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具体的历史情境中,穿越回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这样的情景再现,对于学生调动各种感官、体验历史情感,顺利开展探究式学习,获取知识与能力,无疑会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着眼成长,鼓励学生尝试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由在2000年1月已经提出,并作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的一项内容,但时至今天,仍可以算作是一项全新的教育理念。尽管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很高,例如需要小班化教学,需要充足的材料,需要社会考察调研,教师介入学生研究的时机不好把握,评价困难,教师要面对高考的压力,等等,从而导致很多学校难以真正开展这项学习。但这并不妨碍高中历史教师借此来整合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研究性学习中的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和运用,帮助学生尝试建立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艺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来说,鼓励学生尝试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其积极的方面除了前面所述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作用外,就长期的观点来说,还可以激发学生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尽管这种“研究”,仅仅是形式上的研究,实质上仍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但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这种学习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总之,在高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既是时代的需求又是新课改的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只有积极投身于这场大潮中,大胆创新,积极奋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