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化学学习中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12-01 08:03:24

  一、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障碍分析

  (一)教材原因

  用“化学课程标准”代替“化学教学大纲”后,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变化非常大。总体是:淡化了知识的系统性,降低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化学计算的难度,有的知识甚至不作要求(比如最基本的酸碱的概念、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强调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轻视知识结论的教学。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由描述性知识向推理知识发展,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提高,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使得原有认知结构不完善并且以形象思维为主(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会感到更多暂时的学习不适应。

  (二)教法的原因

  初中教学多以实践或实物直观教学为基础,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由于进入初中的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当作定论直接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与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因此,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本人在调查中体会到大部分男生因为化学需要大量的记忆而畏惧甚至讨厌化学。可想而知初中的化学教学中过于强调记忆。但高中化学教材注重从微观定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注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推导过程、产生条件,以及它们的灵活应用,由于知识面的拓宽,有了更多知识迁移机会。再则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化学的学习。

  (三)教师原因

  1、高中教师不了解高一新生的认识特点、学习特征;

  不少高三教师回到高一后,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学对象已换成才离开初中的学生,因此没有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仍习惯性地按同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例如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把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规律的方法讲得很全面、很深,甚至将氧化还原的配平及电子守恒的相关计算一并教给了学生。学生就感觉很吃力,于是造成基础差,能力差,一届不如一届的现象。调查发现:高一年级教师普遍存在“一步到位”的目标观念,起始教学就是高密度、大容量“门槛”设置太高,结果学生望而生畏,不但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反而将学生“拒之门外”。

  2、教师对教材理解挖掘不到位;

  高中教师普遍漠视新生的学习基础。很多高中教师根本就没有看到过初中的教材,没有去了解学生究竟在初中学习了哪些知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仍保留在原有初中生的认识上。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严重脱节,在初中没有讲过的概念、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或接触不深的知识教师都一带而过,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3、教学思想的老化、陈旧,教学方法机械、死板;

  很多教师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教师包办得多,学生参与得少;教师专制的多,学生自主的少,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兴趣,很多教师因为课时量多而逐渐用黑板实验或动画实验替代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从而使化学失去其生动增添了几分枯燥,学生对化学越来越失望,很多学生从因为喜欢化学而努力学习演变为为了学习成绩为了升学而学习化学。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1.心理原因

  有关研究表明: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有三块:分布在小学四年级、初三和高二,其中,高一恰好是两个心智发展高峰之间的低谷,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和角色的转换,高一学生无论在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亦或思维发展、认知成熟度上都经历着剧烈的变化。高一新生入学,面对陌生的环境、集体、学习任务和教师,会产生程度不同的不适应、不习惯甚至焦虑同时产生消极心理。主要有以下一些消极心理:

  ①把握不住自己所处的位置,心理落差大,无所适从。以前在初中都是班里的佼佼者,现在进入一个新集体,一旦成绩有所波动,便动摇信心。

  ②好高骛远、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自负倾向。往往眼高手低,自我感觉良好。平时学习浮躁懒惰、没有科学的学习习惯,不求慎解;考试时粗心马虎、不认真不仔细。“一听就会,一考就慌”,我们戏称为“大明白”。

  ③自暴自弃。基础知识准备得不足,太多地方看不懂,、听不懂。缺乏学习动力,从而产生畏难厌学心理,因此破罐破摔;

  2.学法原因:

  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听命于教师,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阅读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而到了高中,许多学生仍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具体举措

  (一)“望、闻、问、切”了解学情

  1.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

  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应在初中解决而实际并未完全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等,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要对课改后初中科学教材的内容与特点有所了解,高中教师不能单凭原有经验教学,因此有必要认真研读初中教材或进行足内交流的方式来帮助自身了解和熟悉初中教材。这样才能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进行复习和补充。例如:现行的初中教材中已经没有“酸、碱、盐”的定义,高中教师在专题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这些概念。初中教材已删除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高中化学专题1“原子结构”前须补充。只有熟悉了初中教材,熟悉了新一届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高中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合适的富有成效的教学设计,从而为高中化学教学真正进入课程改革打下扎实的基础。

  2.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

  开学初本人对高一新生作了一系列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交流显示:

  I.学习动机调查

  从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兴趣,这些同学能否保持原有的学习热情关键看初高中衔接过程中能否调动起学习信心。因此,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调查还表明一些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这些学生也很容易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及学习成绩的下滑而改变学习态度。这些同学可能是最先放弃学习的,因此,在初高中衔接中一定要重视这些学生的思想变化。

  II.学习习惯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管理意识和能力,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对于自身内部和外部资源的管理有不完善之处。主要突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安排具有无序性。在回答关于制订学习计划的问题时,参加问卷调查的171名学生有15.2%的学生选择了“从不制订学习计划”,67.2%的学生选择了“制订,但不能坚持”,另外只有一位学生选择“制订,严格执行”。

  ②具有整理知识系统习惯的学生只有4.1%,69.6%的学生选择了“不经常,有时会总结”,另外26.3%的学生或者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或者想,但无从下手。

  ③27%的学生有抄作业现象,有的“认为不重要的作业有时会抄”或者“作业太多完不成会抄”。对于课外练习的完成,21.7%的学生“会有选择、有重点地做”,但有71.7%的学生“主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很少有练习”,另外6.6%的学生或者“比较多,一般手头有的练习尽量全做”或者“不太做练习,作业完成也是敷衍了事”。

  ④学生大多不能坚持良好的预、复习的习惯。坚持每天预习、复习的学生只有25%,另外35.7%的学生承认自己从来不预习、复习的

  ⑤关于听课,39.7%的学生喜欢的学科注意力比较集中,上课的效率也比较高,不喜欢的学科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的效率也比较低;39.7%的学生存在不喜欢但勉强听课的情况;只有18.7%的学生不管喜欢与否,都会认真听讲;另外,只有一位学生选择了不喜欢的就不听一项。

  (二)制定计划抓好衔接

  1、学期初的衔接

  为了让学生不会因为未知知识的出现导致学习上产生困难,因此教师在充分熟悉初高中教材的前提下,找出必须在新课进行前解释的概念及复习的相关知识点

  2、学习过程中的衔接

  在新知识的介绍与学习时尽可能衔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因为,一旦学生意识到新知识与旧有经验相关时学生能积极地探索、思考、活动。特别是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旧有知识、旧有经验与习惯思维无法解决问题时就构成了矛盾,促使学生能动地进行积极探索。应该说在高中教学中有很多衔接处。

  3、在进行知识衔接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

  I.梳理知识,按需补救:对初中未曾学过或学习不深在高中必需的知识应及时告诉学生,让学生心里有底。

  II.注重基础,删繁就简:所衔接的知识是那些因初中与高中的要求不同而对学生高中化学学习造成困难的内容。切忌一味以高考为标准任意拔高,不能将高中各年级原本就应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强加给学生。

  III.前引后牵,自然过渡。在进行新旧知识衔接教学时,应尽量选取初中教材出现的知识作为讲授的例子和练习材料,使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IV.循序渐进,注意知识学习的心理强度。有的知识高一学生可以接受,而有的则要求偏高而一时难以掌握。我们应根据知识学习的心理强度组成教学序列,在高中教学中有计划有层次的展开,切忌一步到位。

  (三)唤起学习兴趣

  唤起学习兴趣,诱发认知兴趣、活跃智利积极性,对于教学过程中发展知识、技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特别注意学习困难学生的兴趣调动。注意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似懂非全懂”、“似会非全会”、“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避免让学生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去学习过分困难的东西,让学生学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学习化学的方法。

  1、让学生明白化学需要记忆但不是死记硬背。在教学中教师不是不断地强调“记住它”而是让学生将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将记忆的内容转化成自己能理解的语言,进行了认真分析后大部分的学生其实已经记住了,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初中的学生习惯于被老师使唤,没有主动权,一旦离开老师就无事可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减少授课时间设定每个学生能自主活动与交流的时间,不断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寻求学习的乐趣,时间久了学生自然有了参与的冲动。

  3、引导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刚开始学生不善于主动复习,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学案式的复习资料,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回顾。如分散系的知识并不难但学生容易遗忘或搞混,因此学生有必要时常的复习与训练,同时要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通常可在作业之后或考试之后让学生收集错题并进行详细的错题分析,通过错题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分析与理解,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实施高一化学教学,既要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又要面对现实,“瞻前顾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有认真搞好初高中哈学的衔接与过渡,才能较好完成高一化学教学任务,为高二高三化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帮助学生扫除化学学习的障碍。

  参考文献:

  [1]、佐藤正夫(日)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2006.2重印)

  [2]、多尔(美)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2004.1重印)

  [3]、肖锋著;《学会教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9

  来源:高中化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