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本学期所教的文章写景与写人的文章居多,就想到了本文的话题。“写景的多角度”与“写人的多侧面”,当属于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丰富”,要使自己的作文尤其是记叙类文章“丰富”,就有必要在阅读中学习,不仅是白话文,哪怕是文言文也不可放过。为了强调后者,本文举例都是文言文。
一、写景的多角度——让山水景物千姿百态
要使山水风景描写丰富细腻,具有立体感,就要注意多角度。这里的“角度”既指观察点和观察角度,又指写法角度,从空间方位来说,有远与近、高与低、上与下、前与后、外与内、先中间后左右等;从观察角度来说,有俯与仰、正与侧等;从写法角度来说,包括全景、中景、特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多感觉(视、听、嗅、触、味等)结合,其他还包括光线、色彩的明暗等。在写景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改变观察点和观察角度,调用多种写法进行描绘,把一幅幅立体可感的山水风景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这方面《过小孤山大孤山》特别突出,先看写“烽火矶”: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这里有舟中的远望:山峰高耸。
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和别的石头不相同。
还有“孤石”特写镜头:(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罗络在它上面,就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写“烽火矶”的“山”与“石”,有形有色,富有美感。
再看写“小孤山”: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这里有“自数十里之外望之”的远望: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
是一种“远观取其势”的形体透视。把小孤山“拔江而起”的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愈近愈秀”的近观:愈秀
采取的移步换形的空间透视,对小孤山产生“愈近愈秀”的感受。空间距离的的变化对景物色彩起着或晦或明的作用。
陆游把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结合起来,让所描绘的景物形体和色彩随着距离的移动产生了无穷的变幻。
有“冬夏晴雨”不同时刻的变化: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陆游由远观近望之景迁想到他日之姿,生发出小孤山在““冬夏晴雨”中“姿态万变”的景外之趣、景外之情。
还有近观仰望:祠宇极于荒残
近观仰望,让小孤山呈现出更为清晰的状态,连山上祠宇的荒残程度也能分辨得出。
还有视线的远伸与俯视: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这里“远伸”将眼光由小孤山祠宇引向澎浪矶别祠,俯视它在水中的倒影,化实景为虚景。
傍晚时分,陆游又冒着微雨登临小孤山,登高远眺,视野更加开阔: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这里的登高远眺,所数十里之外的迷蒙隐约的景物组织到小孤山的地域中来,扩大了小孤山景物的空间。
最后还有俯视: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
这一景,静中有动,平添活力,丰富了画面的内容。
对小孤山,陆游还采用了对比写法,用金山、焦山、落星山比较。
最后看写“大孤山”。
大孤山之景的特点是“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对大孤山之景,同样注意移步换景:
先到彭蠡口,四面望去: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然后是远望: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所见之景是:岸土赤而壁立
最后到泊湓浦,所见之景是: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写大孤山,将小孤山与之比较;写水,则动静结合,还注意缓急、清浊对比分明,写出江与山的特色。
总而言之,陆游对小孤山、大孤山的描写,采用了“散点透视”,描绘出大小孤山一带的高远、深远、平远之景,表现了长江山水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由此足见,多角度描写,可让风景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美!
二、写人的多侧面——让个性人物丰满动人
人物是立体的,多侧面的。《项羽本纪》中的悲剧英雄,一生战绩累累,他兴于巨鹿之战,转折于鸿门宴,败于垓下之围。就拿最后一个阶段“项羽之死”来说,也有“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景,司马迁利用这三个场景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悲剧英雄项羽的性格。
先看“垓下之围”: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在“垓下之围”中,司马迁主要通过霸王别姬这一场景来刻画项羽的形象。男儿有泪不轻弹,项羽身经百战,未曾流过半滴眼泪,而垓被围,四面楚歌,穷途末路,竟呜咽悲歌,发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感叹。“歌数阕”“泣数行”,是正面描写,“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是侧面描写。正侧结合,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情有义、仁义多情的项羽。
再看“东城快战”: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在东城快战这一场景中,司马迁侧重展露项羽的勇猛善战的英姿,你看项羽说“溃围,斩将,刈旗”,就做到。就这样,把一个勇猛无畏、豪爽刚直、气盖一世的大英雄形象树立在读者的面前。
最后看“乌江自刎”: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王笑曰:“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谓亭长曰:“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非吾故人乎?”童面之,指王翳曰:“项王也。”王乃曰:“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自刎而死。
在乌江自刎这一场景中,项羽在生与死之间毅然选择了死,而且笑对死亡,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不能堂堂正正地活,他宁愿悲壮地死,这就是他英雄豪气的最后表现。
司马迁用实录的方法,多侧面地表现悲剧英雄项羽,让我们见到了真实而丰富的霸王形象——既刚烈如火,又柔情似水;勇敢、豪放、率真、磊落、仁义。
一句话,多侧面的展示,能让人物周身洋溢着由外到内的美!
写景的多角度与写人的多侧面
2019-10-11 16:46:50
相关推荐
- 英语新词:月饼税 mooncake tax 2019-07-15 14:36:27
- 《西游记》里那些小妖们背后的故事(2) 2019-10-21 09:03:09
- 浅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 2019-10-14 18:16:19
- 数学魔术系列之魔术师的硬币 2019-11-15 15:34:27
- 最难发音的10个英语单词 2019-10-16 18: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