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动手实践活动的价值;开启思维的钥匙;探究新知的法宝;教学过程组成部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论文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实践证明,动手实践操作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
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所造成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而提出来的。因此,在新课标中强调要动手实践,其目的是力图变革单一的、被动的数学学习方式,力求消除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产生的不良效果,并试图通过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以及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融合,营造一种多样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这对真正实现我国素质教育所注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全面落实数学教学三维目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以看出,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无疑是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它力求变革传统的被动性、接受式的数学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试图凸显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操作、探究等认识活动,促成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谈一下体会和认识。
一、动手实践活动是探究新知的法宝
动手实践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做数学,激发学生潜意识中学习数学的本能和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数学的最佳状态,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例如:人教版19.3“梯形”一课中,核心问题是将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问题加以解决,体现数学的化归思想,如何渗透这一数学思想呢?传统的做法就是花九牛二虎之力来教会各种辅助线,那么,怎么样让这些辅助线变得自然而然,合情合理,深入人心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我给学生提供了多个任意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及剪刀,并在教学进程中布置了以下三个操作题:
①你能用手中的三角形剪出一个梯形吗?最少用几刀?(分割,意味着梯形可以补成三角形—“割与补”的联系。)
②你能把一个一般的梯形剪一刀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吗?你能将它分割成矩形和直角三角形吗?(分割、化归)
③你能把一个等腰梯形剪一刀拼成一个与之等积的三角形吗?(割、补)
评析: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我们要改变以往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操作演示的被动学习模式。通过动手操作,一堂课下来没有出现辅助线三个字,学生获得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实际经验—那就是割与补,更可喜的是,薄弱学生对这个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也觉得自然而然,没有难度。这种方法上的支持,使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变得深刻、扎实和灵活。
二、动手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渗透创新性,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内容,让学生学会分析,发现,归纳。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去寻找问题并设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数学活动也丰富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即理解了理论知识,又加深了认识,使学生真正有效的融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真正体现了教育以学生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三、动手实践活动是数学理论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相联系的桥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是和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反过来又作用于实际。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三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中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单纯的三件事,我们都应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动手实践是联系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纽带,它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深化和巩固。如学习了相似的知识后,让学生测量某些不能直接度量的物体的高度,利用位似变换画艺术字等,这些都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良好机会。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写、去画、去查找、去设计,从中得到真知灼见。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培养学生的细心程度和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口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采集语言信息、学会表达,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和其他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
总之,动手实践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情地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使数学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尹安群著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李宝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