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要正确解答文综试题,涉及知识、能力、方法多个方面。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课教学活动重要的环节和任务,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立足平时的指导和训练。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解答文综试题的能力谈些看法。
一、研究试题,明确特点,把握方向
要提高学生解答文综试题的能力,就必须研究近年来全国及课改区文综高考试题,了解其特点,才能真正把握浙江省文综高考第一年自主命题的趋向,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综合近两年高考全国及课改区的文综试题,学科试题的整体设计都鲜明地体现着《考试大纲》和各地《考试说明》的要求,保持着“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素材”的设计思想,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围绕教材主干和核心知识,强化教材重点概念,注重试题的基础性
所谓教材主干和核心知识,一是指《考试说明》规定的各个模块内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等;二是指各个模块之间的知识交叉点,文综试题特别是主观性试题强调学科内综合,体现了经济、、文化和哲学思想方法的内在联系;三是指与当年高考热点问题相联系的概念、原理和观点。
(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试题的时代性
高考试题从不回避热点,当今社会重大的热点、焦点问题常被用作命题的背景材料。但高考试卷结合时政,并不等于处处局限于时政;而结合时政命题的试题,又侧重对当前热点问题的考查。
(三)结合材料、图表、漫画等形式,考查学生综合认识、评价和探究有关理论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强调试题的综合性
首先,组合选择题、漫画题、图表题、古诗名句类选择题在增加,强调了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提高了基础知识运用的综合程度。其次,加强了基础知识与情境材料、古诗名句、漫画等的融合,注重结合题目的具体情境进行新的提炼和概括,就一个话题,试题从各个方面设问,考查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更加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办的考奎,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创新性、探究性
创新性、探究性试题题型新颖,形式多样,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以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其他一些重大的热点问题为背景,,通过特定的情境设置一些探究性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所设背景和所探究课题来设计解决方案,并通过探索、研究使问题得到解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使问题探究性试题的答案同时具有了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整体性、生成性、自主性和价值性的特点。
二、注重基础,突出主干,构建网络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两者是辩证统一的。高考命题的第一根据是教材基础知识,而复习的最基本根据是大纲规定的考点。因此,应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尽可能不遗漏,在此基础上,整合知识,建立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更加系统化、网络化。网络化的知识,容易找到各知识的连接点,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形成发散性思维。这些都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性工程。
(一)首先要抓基础知识
试题背景,每年千变万化,但仔细分析后就不难发现,试题具有十分明显的“基础性”特点。所以,平时的高考指导一定要全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点,才能使学生有深入的理解。要用好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省学科指导意见和教材,一是注意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关于考试内容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的例证性试题,领会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思考其解答的思路与方法;重视使用考试大纲中的样卷,研究样卷有助于缓解高考的紧张压力,消除学生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二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尽量做到准确——表述准确,且无别字;全面—一理解透彻,识记完整;灵活——知识内化为解题思想,根据设问变通表达;顺畅——理顺关系,把握逻辑。
(二)重视主干,突出重点
综观近几年高考可以发现,文科综合试卷试题在遵循《考试大纲》的前提下,对知识点的考查突出了核心的概念、观点和原理。近年来,全国及课改区文综高考试题主要集中在主干知识上。因此,后期复习特别要注意重视主干,突出重点,抓住常考点不放松,这对提高复习效率,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都有显著的作用。
(三)重视联系,构建网络
文综高考试题特别是主观性试题往往不只是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而是把学科内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放在一个知识块或知识链中去考查,体现学科内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把各个模块内的相关知识加以整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各个模块之间的知识联系,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去思考经济现象、现象和文化现象,从学角度去思考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等等。另外,还要把握教材与热点之间的联系,把时政热点问题回归到教材的知识网络中去,用教材知识分析说明。
三、关注热点,突出人文,微观切入
(一)关注热点,要特别突出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体现价值引导的热点
要运用知识分析近年来的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现行的重大方针政策。例如:改革开放30周年、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创新型自主型社会、新农村建设、、北京奥运、应对全球金融风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整、我国的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扩大内需、大部制改革、解决民生问题、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嫦娥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公民的参与、网络文化建设、人民币升值、两岸三通、大国关系、美国大选,等等,都将成为高考命题所关注的焦点。
(二)热点问题宏观把握,微观切入
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所以它既要体现国家意志,又要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对于考生来说,既要灵活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又要关心时政,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国际国内重大的、经济、文化、科技、环保等热点问题,要熟悉掌握其时代背景、发展过程、引发的事件和导致的后果。文综考试的特点不是单纯考时政,而是从问题出发通过特定材料和情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设计系列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内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一定要根据问题设计若干个不同的切入点:让学生从微观角度、不同侧面去掌握相关热点问题。
(三)对热点问题,除了善于积累、学会筛选外,还要注重剖析
所谓剖析,就是对热点进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析。选定了高考备考的重要热点后,如何对之进行剖析是高考备考的关键。首先,我们应弄清热点问题的背景,即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这是剖析热点的前提。其次,要寻找热点问题与教材相关联的基础知识点,这是剖析热点的理论支撑。最后,要根据热点材料和教材相关知识的结合,选择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运用基础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在选择考查切人点时,则要选取鲜活的、具体的、微观的材料,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宏观把握能力,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负担。
四、模拟训练,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学科知识与能力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解题体现出来。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模拟训练,以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答题规范和速度。特别要加强主观性试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的训练。答案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炼;理论知识的表述不仅要准确,而且还要联系背景进行分析,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
(一)充分利用高考原题
高考原题最具科学性、权威性和导向性,特别是最新高考题,值得仔细研究、深入领会。教师可根据教学和复习的进度,在课堂上穿插讲解经典高考试题,帮助学生熟悉高考试题的命题风格、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当然,如果事先布置学生做有关题目,然后再集中讲评,效果会更好。
(二)精心选择、设计试题,加强模拟训练
为了让学生在复习中强训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要精选一些高质量试题、试卷,让学生限时解答、临场演练。逼真的模拟氛围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相关试题的知识价值、思维价值,及时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提高解题能力。
(三)指导答题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性试题,文综试题的设计都把问题编制在特定的情境材料之中,如何才能提高得分率是常常使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好以上知识和热点问题准备后,还要进行答题方法的指导,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题,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现对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作些阐释。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主观性试题从设计过程看,主要由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组成,即立意、情境和设问,呈现在考生面前的是试题的情境和设问,情境和设问紧密联系并体现立意。解题实质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思维过程。其中信息提取、信息加工是一个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反复运用既分析又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理解试题的过程,也是全面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并积极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思考的过程,必须精耕细作。从思维过程看,信息提取、信息加工的基本要求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粗读材料,细审设问。仔细分析设问主要是明确设问的角度、要求、规定等,它为考生提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使考生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指向,并借助问题的启发,把握阅读材料的方向。
2、仔细推敲材料,全面把握“有效信息”。二,一是要理解材料涉及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分清各层次的含义,分析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中心主题。二是要带着设问的指向,发现、发掘材料提供的显性和隐性的有效信息,并形成对信息的综合性解读。
3、观点与材料相结合,确立论点论据。即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将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同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要求考生积极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内容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确立论点论据,为完整、准确地组织答案打下基础。
通过分析问题,建立起了问题与所学知识的正确联系之后,就进入了解决问题的思维阶段,这是一个输出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思维过程。这一阶段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这一要求和前面所述的建立问题与知识的正确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它建立在精心审题的基础上。首先,要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正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其次,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即要对事物的现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再次,要辩证、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使意义完整。辩证地考察事物,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考察事物;历史地考察事物,就是把认识的对象放在一定的过程中去考察。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复杂的,所以必须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解释,这样才能做到意义完整。
2、严密地论证和探讨问题。这首先要求考生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即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所学知识经过迁移、重组、整合,形成自己的新知识体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新知识分析新情境、探讨新问题。其次,在论证中,要观点明确、表述清楚、逻辑严密。这要求考生在运用学科语言组织、表达问题时具有清晰性、层次性、逻辑性。再次,要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探讨问题,体现创造性。
总之,指导学生提高文综试题解题能力,要辩证地处理好试题研究、知识复习、热点剖析和方法指导的关系,注重平时积累,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