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高雅与俚俗,均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古典乐曲的博大深邃,通俗歌曲的鲜活、真率,民歌的悠远多姿,戏曲的绚烂瑰丽。所有的这些,都为喜欢它的人们所赞叹、称赏。
如何把音乐的阳光洒进语文课堂,一直是我探索的方向。
乍一看,音乐与语文结缘似乎不太可能,但细想来,音乐与文学之亲缘关系确已是渊源已久;从因乐音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从配乐歌唱的“曲子词”(词),到亦计亦谐的“元散曲”……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因而将音乐与语文结缘也就顺理成章。
音乐导人:一种注入了音乐灵性的开场白。起抛砖引玉、创设氛围、调节情绪之用。
(1)抛砖引玉:曲在此而意在彼。目的为了“引出”,它是一折“垫戏”。垫得好,可起烘云托月之效,曲已是“百尺竿头”,意却要“更进一步”。
学林嗣环的脍炙人口的《口技》一文,我精选了《百鸟朝凤》中群鸟朝贺一段乐曲,一杆唢呐,吹得整个课堂群情雀起。这时就势导入:小小一杆唢呐便把群鸟欢腾争鸣之声摹拟得栩栩如生、惟妙维肖,实为难得。然而,今天,我们要来看一种,不,是听一种无须借助任何乐器,仅凭一张嘴,就能摹拟各种声响的更为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口技。(板书课题)一时间,学生举被“撩拔”了起来,踊跃地投入这节课的学习当中。
(2)创设氛围:能让每一个同学“入戏”,可算得是教学上了高境界了。这里创设氛便尤其显重要。播放的乐曲能让学生随其喜而喜,随其悲而悲,随其怒而愤,随其虑而忧……从而进入角色,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矣。
《大自然警号长鸣》,这篇大声疾呼环保的文章,我便采用这种导入:在惊涛骇浪、杀声四起、危机四伏的《十面埋伏》古曲中,我开始了痛心的陈词:1996年6月,一位深受环境污染所害的青年在致电、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的信中(1996年11月《中国青年环保专号》)极为沉痛地说到:“我的家乡有条河,在老人们的故事中,它曾是碧波荡漾、鱼跃蛙鸣,可是从我出生那时起,所看到的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令人窒息的公众排污沟,就是这条曾经养育了两岸世世代代人民的母亲河,20年的时间,20年哪,我们就已经将其置入死地,不知将来我们的后人,可还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可还能高唱‘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谣?”(稍适停顿)无独有偶,许许多多有识之士也在大声疾呼:请保护我们的家园!如果我们肆意地虐待自然,那么它必将十倍百倍地报复在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身上,大自然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鸣响了警号:请听----《大自然警号长鸣》(在琵琶曲峥峥、铿锵有力的催战声中,我写下了课题)。乐曲未尽,整个课堂已是群情激昂。
(3)调节情绪:有些文章,特别是说明文,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学习中恹恹欲睡的情形也时有发生,因而讲说明文,我更注意注入“音乐的阳光”,讲《中国石拱桥》以欢快的民歌《小放牛》导入,随着“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过,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嘛依呀海”乐曲流荡,学生马上兴趣盎然,从而以愉悦、轻松的情绪进入这节课。
音乐阐释:
(1)直观:要想一听就懂,而“所有的语言都是那么无力”时,音乐,舍你其谁?
讲述“词”原配乐演唱的“曲子词”时,我即兴给学生唱起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以及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直观地阐释了什么是“曲子词”。
(2)形象:一些文中学生不常触及的东西,有时也可借助相关音乐将其形象地再现给学生。
如学《阳光三叠》一诗,手头刚好一盘扬琴曲中有和乐的深挚的演唱,我便“信手拈来”,于是清泠泠的乐曲声中,一对举杯相别的友人从千年前定格的那个洒满朝雨的客舍中走来,诗歌意境不言自出。
讲歌剧《白毛女》选场,在介绍了喜儿凄惨的遭遇之后,我花了半个早自习的时间,给学生放了《白毛女》二胡曲。曲中那初谙世事的喜儿和凄凄婉婉的主旋律,让学生时而凝眉,时而舒展,时而凄凄,时而扼腕,沉浸在主人公悲切的际遇之中。
(3)深刻:音乐阐释用得好,可对主题的挖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材料作文“帐单”(材料大意为:儿子因在家劳动而向母亲开列一帐单,分别列出积压项劳动之应得。母亲也向儿子出示了一帐单,上面列出儿子十几年成长历程中母亲的含辛如苦的,各项劳酬数额却不而同地写上“0”元)系列电视剧《咱爸咱妈》主题曲《说一段往事给你听》和《父亲》。当放到“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流;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时,竟有几位同学潸然泪下,立刻拟题为《母爱无价》含泪写下一曲你爱、母爱的虔诚赞歌。
音乐煞尾:一堂课如果能巧借音乐煞尾,便可有“余音修长,绕梁三日”之功效。
(1)重申主题、画龙点睛:著名作家萧乾的《枣核》,开头我选用了《我的中国心》引入,使同学们一下进入歌曲创设的氛围中,结课时我又精选了另一首表现对祖国深切眷恋情怀的歌曲《指南针》,随着曲中“我出生在指南针的故乡”、“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都不能改变我的心”、“祖国是我的根……”的深情倾诉,《枣核》一文中身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拳拳赤子情也随深情的旋律一泻如瀑。
(2)水到渠成、自然结篇:学习岑桑的《失败是个未知数》,在对“面对失败所应持的正确态度”进行分析总结时我自然地嵌进《真心英雄》歌词,以演讲的口吻大声疾呼:“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的梦……”,从学生反应看,毋庸置疑,这里把整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
(3)推波助澜、巧留余韵:文言文《愚公移山》够经典的了,在分析“愚公精神”之后,我便把江涛的《愚公移山》引进到课堂中来,如果说歌中的“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的是一身肝胆……/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是愚公不屈形象的再现,那么结句中的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哪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则是对愚公顽强精神由衷的礼赞。
听听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品品这耐人导味的歌词,心头便会有一种斗志在涌起,有一股激情充溢……而这些正是我们要留给学生的“余韵”。有了这些,文章才会绵长、醇香,令人念念不忘。
以上数例是我教学中的一些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音乐要精选。让人有“众里寻他千百度”之慨;
(2)音乐要与主题密切相融。不能貌合神离或有“风马牛”之嫌;
(3)音乐出示要把握好“火候”。真真是“该出手时才出手”;
(4)音乐使用在课堂的比重要注重分寸。不可有“喧宾夺主”之误;
(5)音乐的注入要注重实效。严禁流于形式的喧嚣。
相信做好了这些,音乐定会给语文教学引来活水,注入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