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相对论
110年
广义相对论
100年
爱因斯坦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发现相对论的?由相对论推演出来的引力波,究竟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太空移民的难度到底怎么样?近日,针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以及由此引出的相关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上海交大特聘教授江晓原。
大的灾变只在很大的时间尺度发生,但科学家们已经用计算机模拟过很多次地球毁灭的景像
爱因斯坦其实是“民科”出身
读+:相对论的提出,对于爱因斯坦而言,是偶然的灵感闪现吗?
江晓原:爱因斯坦读的大学很不错,但是毕业后没找到理想的工作,去了瑞士专利局担任一个小职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这期间,他和小伙伴们成立了一个读书小组,他们是几个有差不多兴趣爱好的年轻人。他们读的书很杂,包括物理学前沿的论著。
爱因斯坦当年就是个“民科”(编者注:全称“民间科学爱好者”)。我们都知道,“民科”一般是指那些没有受过严格科学训练、但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人,他们往往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问题,推翻既有理论,建立庞大体系。说爱因斯坦是“民科”当然是玩笑话,他除了不是在学院供职,其他方面都具有学院科学家的特点。
爱因斯坦喜欢思考物理学前沿的问题,他是这方面的天才。他的思考在1905年开始结出累累硕果,这一年发表了5篇论文,篇篇经典,因此这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1905年以后,他与小伙伴们的距离迅速拉开,通信对象换成了权威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很快就进入了物理学的正规圈子。
读+:很多人在按照自己的理解演绎相对论,在你看来,这些演绎的东西,有没有不靠谱的、荒谬的?
江晓原:演绎相对论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专业的物理学家,他们绝大多数当然不会荒谬。另一种是科幻作品的创作者,科幻小说作家、科幻电影导演之类,从相对论汲取思想资源,找灵感。这方面我倒也很少看到荒谬、离谱的作品,因为他们通常都会从基本的科学理论出发,以求站得住脚,获得学理支持。
一个理论,或者“反理论”,你得能够解释已有现象、预言新现象,能够被验证。爱因斯坦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一般认为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但实际上,广义相对论真正被观测证实,要到20世纪70年代彻底完成。
读+:相对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大吗?对人文领域、文学艺术,有哪些影响?
江晓原:相对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我们的地球太小,与周围星球邻居(如果存在的话)往来也不多,有牛顿理论过日子就够用了。现在手机很普及,手机中有个重要应用,那就是全球定位系统,是要用到相对论原理的。
对人文领域,主要是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对宇宙的想象。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思考的内容会比牛顿世界复杂得多,有意思得多。相对论对日常生活的最大影响,就是产出了大批科幻作品,像《未来战士》之类,最近的有《星际穿越》等等。
读+:爱因斯坦跟一般物理学家不同,他被认为是杰出的思想家,这方面他受谁的影响比较大?
江晓原:爱因斯坦的人文学养很深,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据他自己说,他在哲学上受休谟、马赫的影响比较大。他们都是经验主义的哲学家。我前面介绍了,爱因斯坦他们早期的那个读书会,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是真读书,读了大量的书。他是那种既能脚踏大地、又能尽情纵想的人。
爱因斯坦没有“推翻”牛顿
读+:爱因斯坦和牛顿,两人理论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江晓原:很多人认为爱因斯坦“推翻”了牛顿的理论体系,这种表达是不对的。准确的表述应该是,牛顿的理论在爱因斯坦那里退化成了一个特例。在牛顿那里,时空是平直的,在爱因斯坦那里,时空是弯曲的。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对论效应非常微弱,我们看到的就是牛顿的时空,有牛顿理论作解释就绰绰有余了。放眼更大尺度时空的时候,牛顿就不够用了。爱因斯坦拓展了牛顿的理论。
在牛顿死后较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认为宇宙就像牛顿描述的那样,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按照牛顿的公式严密运转。爱因斯坦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图景是可以变换的,是可以从这个图景过渡到那个图景的。
牛顿到爱因斯坦两百多年,爱因斯坦到现在一百年。今后的世界图景会怎么样?变是肯定的。
读+:牛顿理论的关键词是“引力”,相对论也是,而且爱因斯坦推导出了“引力波”。据说这个引力波很神奇,外星人可能利用它跟我们联系过了,只是我们还没那个能力接收。你怎么看?
江晓原:引力波恐怕没有那么神奇,当然这有待于观测实验去证实,现在还不好说。
去年3月,一个美国科学家团队就宣布他们发现了宇宙的“原初引力波”,一时间赞誉之声迭起,以为就要揭示宇宙诞生之谜了。谁知不到一年,这个团队又宣布“那个发现是一个错误”。早在1969年,美国物理学家韦伯就曾宣称,他已经探测到来自银河中心的引力波,不过这个发现一直未能得到物理学界的公认。在我看来,也就是搞引力波的物理学家们争夺公众话语权,争夺关注度吧。
读+:那么引力波究竟有多重要?
江晓原:“引力波”的概念,1918年由爱因斯坦提出,至今还没有得到验证。
“引力”一直是一个非常玄的概念。牛顿给出了引力的数学描述,这就是大家熟知的万有引力理论。但是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牛顿既没有成功解释引力的原因,也没有讨论引力是如何传播的。
在爱因斯坦的宇宙图景中,“光速极限”是一个基本假定——宇宙间没有任何物质或信息能够以高于光速的速度移动或传播。只有在“光速极限”的假定之下,“引力传播”才能构成一个问题。
爱因斯坦相信引力也是以光速传播的。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类比:当年提出电磁理论,就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加速运动的电荷会产生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爱因斯坦也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加速运动的物体会产生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
引力波非常微弱。在物理学家的想象中,大爆炸生成宇宙时,会有极大的能量转化为引力波,这样的引力波仍有可能残留在今天的宇宙中,即所谓的原初引力波。
读+:引力波最终有可能成为星际通信、迁徙的工具吗?
江晓原:依据现有的物理学理论,引力波很难发挥这样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引力波问题是相对论的一个衍生问题,它的重要性也许今后会突显,但是至少现在还看不到迹象。
移民太空与爱护地球是一场时间的赛跑
读+:有人说,宇宙认知能力取决于我们人类的进化水平,你觉得呢?
江晓原:我们现在爱说“进化”这个词,人们以为进化总是单向的,总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变化。事情是不是这样,很难说。
人们往前的过程究竟有没有止境?以前我们以为没有,可是没有止境的事物会是什么结局?事情肯定是有止境、有约束的。单向发展的观念,其实是有些荒谬的。1900年,你相信这种解释的进化论是可以理解的,到现在就得反思。
回到相对论这个话题,你说人类智力水平越高,对宇宙认知的水平就越高,越可能抵达真相,这个是可能的。但是要说有多确切,也很难,因为我们很难预知人类在哪个时间尺度上消亡,会不会最终消亡,会不会在解开宇宙之谜前消亡,太多未知因素。
当然,乐观的答案也有,概率也存在。
读+:但是,在那么多悲观结局到来之前,我们的进化空间至少还很大?
江晓原:理论上讲是这样的,但是现实很迫切。地球资源,煤、石油,等等,枯竭现象已经在显现。核能的核废料存放处理也成了大问题。大城市垃圾问题,每天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得造多少新的填埋场、焚烧场,而整个地球是有限的。这个空间的压缩,对于我们的进化空间,首先是一个约束条件吧。
读+:也许到时候我们可以太空移民。
江晓原:还是那句话,时间是约束条件。就好比相对论,光速是约束条件。
太空移民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得找到类地行星,这很不容易。找到了也可能缺这缺那,比如说缺少适合我们呼吸的大气,得新造。还得制造接近光速而不被太空粒子撞毁的交通工具。这样的超级工程,任何一项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在这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我们很可能成为输家。因此,即使作为一个必要条件,我们也得先保护好地球,为我们的赛跑赢得足够条件。
读+:为什么那些宇宙灾变,比如说大爆炸,宇宙起源,宇宙坍缩毁灭,地球起源,地球毁灭……这些“超级壮观”的事情总发生在距离我们很遥远的过去和将来?
江晓原:大的宇宙灾变,发生的概率很小,时间尺度很长。中小程度的灾变,比如一颗小行星掉在地球上,对于我们来说是灾难性的大事件,发生的概率也非常小,也可能过了十万年还不发生。至于小天体、小碎片,每天都在往地球上掉,但是没有形成灾变。为什么?这得感谢地球大气层,大气就像我们身上厚厚的棉袄,小天体小碎片掉进大气层就摩擦起火,燃烧掉了。
大的灾变只在很大的时间尺度发生。这个尺度有多大,需要我们足够的想象力。整个人类历史不过是极短暂极短暂的一瞬,而到我们手里,短短几十年,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昙花一现。你要以这么短暂的一闪,就碰上那场漫长时间尺度下的灾变,得多小的概率?
人类历史是非常非常偶然的一瞬,你又是那么非常非常短暂的一生,要看到宇宙最伟大的表演,比我们某个人中得一个全球最大的奖,概率还要小好多好多好多吧。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