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云
以下是笔者总结出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十大采分点,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启示。
采分点之一: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我们除了要掌握考纲要求的120个重要实词外,还要重点积累一些,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善于加以区分辨别。如:
(1)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2)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3)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4)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分析:(1)句中的“差”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差别、相差;差错、错误;稍微地、比较地。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稍微地”义项最恰当。(2)句中的“录”是个多义字,常见的义项有:记载,登记;抄录;审查记录囚犯的罪状;逮捕等。这里应该是“记录、记载”的意思。(3)句中的“望”常见的义项有:远望;盼望,期望;名望,声望;埋怨,责怪等,根据语境揣测,此处用“期望”义项最恰当。(4)句中的“发”是个多音多义字:念fā时,动词,常见的义项有:发射;出发,派遣;兴起,产生;打开;表现,显露;启发,阐明。念fà时,名词,常见的义项只有:头发。根据语境,这里是说做学问很严谨,有自己的思想,据此推测,此处“发”作动词解,宜解释为“阐明”。
参考译文:(1)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2)(廉希宪)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方。(3)(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年高德劭,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位大臣没有人能望其项背。(4)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定订正他们的意义,有许多先儒所没有阐发的(内容)。
对于一词多义,我们复习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积累丰富,才能运用自如。如“爱”:①爱。动词。如:“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②喜欢。动词。如:“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③吝惜,舍不得。动词。如:“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2.利用具体语境推断词义。须学会利用上下文来推断实词的具体含义。如《师说》中“吾师道也”的“师”指学习,而“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的“师”指从师。
3.略识词义引申知识。一词多义多属于词义引申,有其规律;认识这种规律,有助于揣摩推断词义。如:“引”,是个指事字,本义是“开弓”,即“拉开弓”。如《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是说君子张满了弓却不发箭。开弓是以弦带箭导向后方,所以引申出“导”“领”的意义,如《史记·项羽本纪》:“汉王则引兵渡河。”开弓把弓拉开,形状变长了,引申出“延长”“伸长”的意义,如《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引领而望之”是说伸长脖子期待他。开弓把弦和箭向后拉,引申出“引退”的意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引车避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