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尖锐的批评海尔的文章

By 阿雪 at 2017-05-18 • 0人收藏 • 362人看过
  转:揭开海尔的画皮! (2002-02-11 15:48) 作者:icore
  
  内容
  第一:海尔的产品(典型的如Pc机,手机),说到底都是攒出来的,海尔自己也不讳言。你也说了,技术更多的是一种炒作,或者抄做,既然这样,海尔就没必要吹的那么凶,宣称自己的技术如何如何牛逼,这根本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说到底,这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根本就是在钻法律的空子。试问一个普通消费者能有多少家用电器的知识?企业的炒作骗得了他们,骗不了业内人士。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他们现在什么都做,我都数不过来了。可是你样样都赚钱吗?海尔内部的员工都知道,有很多后来上的产品,实际上是在亏损的,如彩电、手机、制药等等,要靠其他的产品补贴。这种多元化的策略,本来是要风险均担的,却反而加大了风险,成了企业的负担。在青岛我曾经听一个出租车司机笑说,现在市面上连避孕套都有“Haier”的字样。
  不可否认,海尔的产品在市场上很火,可是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海尔的出色的服务。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中国消费者的悲哀;因为在法律健全的国家,海尔提供的这些服务,是有法律来保证的,任何企业都得保障。可是中国不行,有法律也没人守;于是,做的相对比较好的企业(如海尔)就赚了大头了。
  
  第二:海尔的技术后劲。就我所知,海尔在技术上的投入有相当的成分还是炒作。海尔科技馆里的东西,看上去好像很先进,可是实际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都是些侧重于宣传的“概念”型。而且我还知道里面很大一部分是海尔买来的东西。海尔冰箱的科研所,整天就在跟着订单跑,做东西没有什么规范和标准,更没有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概念,就是换换压机,然后测测指标什么的,实在是很弱智。而且在冰箱性能指标上误导消费者,他们宣称**型冰箱在多宽的电压范围内能正常启动,事实上这个指标有多大的意义?在不正常的电压范围内即使你能启动,你也不能长时间的开着,否则会大大损害压缩机,缩短其寿命。再拿海尔的“太空王“来说吧,这个我非常清楚,基本上完全剽窃了韩国三星的一款冰箱。海尔冰箱部专门有一个地方,存放了大量的国内外各种品牌的冰箱,用来解剖对手们的产品,实行“拿来主义”。在竞争激烈的现在,这本也无可后非,但是这到底是不是一种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呢?尤其是在即将加入WTO的今天。
  
  第三:海尔的管理。不可否认,在管理方面,海尔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其最大的弊病就是言而不实,空话连篇;在海尔,你很少能够发现有管理制度覆盖不到的空白点,但是除了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之外,很少有人能够贯彻执行。比如说海尔的日清本,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试问有几个人认为写日清是必要的,而且真能为企业提供效益?可是没办法,不写就扣工资。我曾经见过海尔的工人,每天下班后要集体在班长的带领下列队高喊:“二厂,海尔的样板工厂;海尔,中国的世界名牌!”然后才解散下班。我当时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都过去多少年了,还有人在搞这一套!据说这是领导们“创新”的成果,有了“创新”,领导就有奖励。但是试问样板工厂和世界名牌是喊出来的吗?曾经有多少人真心的喊过“***万岁”,可是***还是去世了。更令我惊讶的是,海尔的管理阶层的素质之低下。从所谓的总裁杨**到基层的班长,一级一级的骂人之风盛行,我想问一下阁下在海尔挨过骂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你的面子可真够大的,而且是一个奇迹。员工们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其心情可想而知,到处是怨气冲天。这就是他们的以人为本,这就是他们的80/20原则,这就是他们的企业文化。
  
  第四:海尔的用人制度。在海尔处于最底层的就是广大工人们了。除了干活和挨骂,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权利可言,而且常常要受到开除的威胁。每年到了销售淡季,大批的工人就被辞退回家了。唯一例外的是美国工厂的工人,他们到了中国,就被当作爷爷奶奶一样供起来了,受到的是非常高级的待遇。因为他们是企业宣传造势和做秀的活道具。也许你要反驳,这涉及到外国,要注意国际影响。可是外国怎么了,中国又怎么了?都是同一个企业的员工,凭什么有不同的待遇(不是指的工资,因为这个有地域差别)?不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国际化就是一句空话罢了。
  
  第五:海尔的财务。建设银行每年给海尔贷款120个亿,这笔钱就是烧钱也得用点时间了。就我所知,海尔在美国的工厂是不赚钱的,要投入大量的补贴。因为在美国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运作所需的费用是很高的(比如纳税、工人的劳保等等)。就凭海尔这种技术含量极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跑到美国这种劳动力成本极高的地方去赚钱,不是天方夜谭,也是很困难的。可以说现在是把国外建厂的亏损当作宣传企业国际化的一种广告费了,这种非市场行为的事情,也只有中国人才干的出来。不但如此,就是海尔国内制造的出关的冰箱,要赚钱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国外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有一点缺陷也是要退回的。前不久就发生了一批出口美国冰箱由于放错了抽屉而被全部退回的事故。由于工艺水平不行,废品率高,这就需要制造过程中增加大量的额外成本。比如说出关冰箱的内胆有一点划伤也是不可以的,这样他们只好在发泡、壳体预装、总装等工序中用大量的铝箔胶带来固定,而铝箔是很贵的。但是这样还不能保证提高合格率,有一点差错就只能报废。废品率自然高,这就导致可能生产200台才有100台是合格的,另位的就砸掉了。大家想一想,200台冰箱卖100台的钱,到哪儿去赚?
  
  第六 :我想说一下阁下。我觉得平心而论的话,作为一个海尔人,你应该更明白我说所言不虚。而且我认为只要一个理智正常的人,不应该对这些现象满意。我认为你和我辩论的的目的不是不同意我的观点,而是不愿意自己的企业的缺点被别人拿来解剖。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海尔就快了。
  最后,我想说,不管怎么样,海尔是中国自己的民族企业。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希望她能健康地发展壮大。在这里提一些批评也是处于好心,当然未免有失误之处。但是希望海尔的员工不要出于虚荣来文过饰非,这样的话海尔才有希望。
  
52 个回复 | 最后更新于 2017-06-25
2017-05-18   #1
  支持就事论事的作风。
  
欢迎光临[黎山作坊]---“真实、淳朴的海南黎族风情”主页!
2017-05-21   #2
  是。
  海尔的工人应该在劳改农场聘请犯人。
  如果花两年时间去审计一下海尔,那会怎么样???
  民族英雄吗???
  到底海尔在哪方面领先世界??
  不说世界,哪几点领先亚洲???完全可以彻底解剖海尔,看看是怎么样一个怪胎。
  榨取最大剩余价值这点我估计可以。最可怜的是中国工人,特别是四十来岁的人,出生时大饥荒,该学习时遇到,改革开放后又遇国企改革,不幸的被下岗,有“幸”的一部分被海尔给“照顾”到了,或是拜了几个爷爷才成为海尔一员的,或是被市政府连企业一起给重组给海尔的,都格外珍惜这个岗位,在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双向选择啊!!!他们只有委曲求全,人与人的平等又是怎么样在国家体现出来的???当初雄厚的国有底子是谁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是我们这些辛勤工作的工人啊!
  今天,一部分无赖富起来了,一部分官儿富起来了,一部分投机倒把的人当了决策者了,可原来创造着财富的那些工人呢???还必须出卖他们的自尊,在所谓的企业精神下用血汗换饭吃。
  
  海尔神话,整个是一骗局!!!是某些人用来一表政绩的,又是在现在国有大型企业都笑话百出时用来的。
  这种粉饰我们还没从股市上看够???
  我们还没有从大连珍奥中走出来???
  我们还没被害得够惨???
  
2017-05-22   #3
  据我所知,海尔在业界的名声也不太好,记得两年前在一个电器经销商大会上,大家就一致冷淡和讥讽海尔的销售人员,大家对海尔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是认为海尔太能吹牛了,比如省水洗衣机,如果按海尔广告说的省水比例,都快成干撮了。。。
  
2017-05-22   #4
   呵呵,讨论得颇热闹的嘛!
   虽然偏激了一点,不过大多确是事实,海尔一直都在奉行它的多元化经营思路,不过我想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业务范围的扩大势必带来成本及售后成本的扩张。业务范围的扩大本是一件好事,不过海尔的技术管理水平,营销网络是否能跟上自己的扩张速度,这是个大问题。何况它目前的触角伸得如此之远。
   另一个就是它的拿来主义,说好听点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说不好听这简直就是剽窃,举一个例,当时海尔开新闻发布会,向业界展示自己的等离子电视机,就是这台展示出来的电视机,竟是海尔高价从海外购回的,仅仅只换了一个海尔的标贴而已。
   还有海尔彩电的促销方式,可谓滑稽至极,促销人员犹如小丑般手拿一橡胶榔头,故作声势对外壳一阵猛击,然后大肆吹嘘这机器是如何如何的结实………。难道消费者购买电器是拿回去用来摔的?
   现今中国已加入了WTO,要不了多久,国外的著名家电厂商就会与我们的民族家电品牌站在同一个真正公平的起跑线上竞争,到时肯定避免不了一场可谓残酷的肉博战。
   海尔,你拿什么与狼共舞?

重庆*浩子
2017-05-23   #5
  你们说的是海尔的缺点,但未尝不是海尔的优势。
  对于如何造势,海尔是高手。
  
2017-05-23   #6
  
  
   请问阿雪从哪里读到此文的?----能否告诉我,我想完整地了解一下。再谢!
2017-05-23   #7
  剥开海尔的皮来分析,内里乾坤,恍然大悟。我觉得海尔的多元化经营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借用别人的技术使用“拿来主义”也并不见的就是坏事,不过关于海尔的员工体制,如果真如文中所言,就确实令人失望了——这不应该发生在一间国内数一数二的大企业。
  
2017-05-23   #8
  哦,原来——啊!大家试目以待吧
2017-05-23   #9
  海尔,哼,你以为它很牛B?
  试着为海尔定一下位:
  它是什么?电器制造商?
  品牌联想:冰箱?彩电?医药?手机?靠!
  如果我让一个人去买东西,我告诉他,你去帮我买——
  雀巢、可口可乐、海飞丝、IBM、TCL、海尔……
  你们想想,前四种他可能非常正确地买回来我要的东西,而后2种品牌呢?他将做出什么判断?他们又生产什么产品?
  靠!多元化,简直一个弱智型企业,他们根本不懂得预期客户和消费者头脑里的自觉定位,会使一个庞大的企业轰然倒下。
2017-05-28   #10
  我觉得海尔的某些东西是被我们夸大了,其实他没有什么,最鄙视海尔的用人政策,简直就是浪费。
2017-05-29   #11
  海尔,政府扶植的标杆和样板,真正的批评文章很少能够发出来,尽管很多人都知道他的问题。
  
  看吧,这是又一个大泡泡
2017-05-29   #12
  东方兄说得很对,海尔不是海尔人的海尔,它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海尔,我们应该为海尔今天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而骄傲。
  
  我们中国因该多出几个像海尔这样的企业,我决的企业不是做的越大越好,要看看企业自身的势力,不能盲目的扩展,就像日本的八佰磅等世界著名的大集团,大企业一样盲目的扩张,到最后都倒闭了,企业要扩张之前一定要看清楚自身的势力。
2017-05-29   #13
  支持楼主~~~~~,虽然你说的有道理,但是作为一个海尔人,我还是觉得海尔很垃圾
2017-05-29   #14
  hehe 我家里有两样 海尔 造
  一是空调 另一个是 彩电 哈哈
  说实话 效果都一般
  空调还更换过一次
  
2017-05-29   #15
  不知为什么,最近看到了不少抨击孩儿的文章,从盲目海外扩张,而不计投资根本不能盈利,到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之间的纠葛,.等等等等.孩儿这是怎么啦.
2017-05-29   #16
  海尔的产品,在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以为质量和服务是比较好的,现在也是这样。
  但是,听一个做广告的朋友血泪控诉,大吃一惊。
  据说海尔每年做的海量广告,有很多是靠拖欠广告公司来完成的。费用滞付在合理期限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因此拖垮了很多广告公司,那就很难理解了。
2017-05-29   #17
  其实现在海尔在大多数消费者眼里还是成功的,我没有做过调查,但是印象里面好象消费者对它的产品还是比较信任的,它搞拿来主义,它搞海外工厂,它搞多元化经营体制,这些都不是它的错误,甚至是它的优势,说明它的营销的成功,日本的好多家电还有汽车工业开始都是搞这个起家的.但是回过头来讲,文中指出的这么多方面的缺点总会有爆发出来的一天.我们拭目以待......
2017-05-29   #18
  野人兄
  《第五项修炼》我怎么看不太懂
  有什么高招么
  系统思考很正常阿
  怎么成了新理论了?
  
============================================================ 我是高手,来了就走~~~
2017-06-09   #19
  好贴子,再顶。
2017-06-09   #20
  看看《第五项修炼》,你可能会发现答案,海尔想很多年轻的大公司一样,到了该“迈坎儿”的时候了。
2017-06-09   #21
  值得某些人反思
  在
  多元化经营上
  我认为TCL要比海尔做的好
  因为毕竟TCL有个侧重点
2017-06-09   #22
  哇靠~~这些人就只知道在这发牢骚,有本事你也去办出这样一个民族企业来啊,说得比唱的好听!!!要崇洋媚外可以,但别中国人没事就专挖中国人的不足,什么事都有一个过程,别就想着一步登天,也不看看自己可以比别人好在哪,管好你自己再说
2017-06-11   #23
  不知道海尔老总看了会作何感想!
2017-06-13   #24
  关于多元化经营,有个“T”型战略那!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