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尖锐的批评海尔的文章
By 阿雪
at 2017-05-18 • 0人收藏 • 369人看过
转:揭开海尔的画皮! (2002-02-11 15:48) 作者:icore
内容
第一:海尔的产品(典型的如Pc机,手机),说到底都是攒出来的,海尔自己也不讳言。你也说了,技术更多的是一种炒作,或者抄做,既然这样,海尔就没必要吹的那么凶,宣称自己的技术如何如何牛逼,这根本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说到底,这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根本就是在钻法律的空子。试问一个普通消费者能有多少家用电器的知识?企业的炒作骗得了他们,骗不了业内人士。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他们现在什么都做,我都数不过来了。可是你样样都赚钱吗?海尔内部的员工都知道,有很多后来上的产品,实际上是在亏损的,如彩电、手机、制药等等,要靠其他的产品补贴。这种多元化的策略,本来是要风险均担的,却反而加大了风险,成了企业的负担。在青岛我曾经听一个出租车司机笑说,现在市面上连避孕套都有“Haier”的字样。
不可否认,海尔的产品在市场上很火,可是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海尔的出色的服务。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中国消费者的悲哀;因为在法律健全的国家,海尔提供的这些服务,是有法律来保证的,任何企业都得保障。可是中国不行,有法律也没人守;于是,做的相对比较好的企业(如海尔)就赚了大头了。
第二:海尔的技术后劲。就我所知,海尔在技术上的投入有相当的成分还是炒作。海尔科技馆里的东西,看上去好像很先进,可是实际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都是些侧重于宣传的“概念”型。而且我还知道里面很大一部分是海尔买来的东西。海尔冰箱的科研所,整天就在跟着订单跑,做东西没有什么规范和标准,更没有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概念,就是换换压机,然后测测指标什么的,实在是很弱智。而且在冰箱性能指标上误导消费者,他们宣称**型冰箱在多宽的电压范围内能正常启动,事实上这个指标有多大的意义?在不正常的电压范围内即使你能启动,你也不能长时间的开着,否则会大大损害压缩机,缩短其寿命。再拿海尔的“太空王“来说吧,这个我非常清楚,基本上完全剽窃了韩国三星的一款冰箱。海尔冰箱部专门有一个地方,存放了大量的国内外各种品牌的冰箱,用来解剖对手们的产品,实行“拿来主义”。在竞争激烈的现在,这本也无可后非,但是这到底是不是一种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呢?尤其是在即将加入WTO的今天。
第三:海尔的管理。不可否认,在管理方面,海尔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其最大的弊病就是言而不实,空话连篇;在海尔,你很少能够发现有管理制度覆盖不到的空白点,但是除了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之外,很少有人能够贯彻执行。比如说海尔的日清本,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试问有几个人认为写日清是必要的,而且真能为企业提供效益?可是没办法,不写就扣工资。我曾经见过海尔的工人,每天下班后要集体在班长的带领下列队高喊:“二厂,海尔的样板工厂;海尔,中国的世界名牌!”然后才解散下班。我当时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都过去多少年了,还有人在搞这一套!据说这是领导们“创新”的成果,有了“创新”,领导就有奖励。但是试问样板工厂和世界名牌是喊出来的吗?曾经有多少人真心的喊过“***万岁”,可是***还是去世了。更令我惊讶的是,海尔的管理阶层的素质之低下。从所谓的总裁杨**到基层的班长,一级一级的骂人之风盛行,我想问一下阁下在海尔挨过骂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你的面子可真够大的,而且是一个奇迹。员工们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其心情可想而知,到处是怨气冲天。这就是他们的以人为本,这就是他们的80/20原则,这就是他们的企业文化。
第四:海尔的用人制度。在海尔处于最底层的就是广大工人们了。除了干活和挨骂,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权利可言,而且常常要受到开除的威胁。每年到了销售淡季,大批的工人就被辞退回家了。唯一例外的是美国工厂的工人,他们到了中国,就被当作爷爷奶奶一样供起来了,受到的是非常高级的待遇。因为他们是企业宣传造势和做秀的活道具。也许你要反驳,这涉及到外国,要注意国际影响。可是外国怎么了,中国又怎么了?都是同一个企业的员工,凭什么有不同的待遇(不是指的工资,因为这个有地域差别)?不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国际化就是一句空话罢了。
第五:海尔的财务。建设银行每年给海尔贷款120个亿,这笔钱就是烧钱也得用点时间了。就我所知,海尔在美国的工厂是不赚钱的,要投入大量的补贴。因为在美国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运作所需的费用是很高的(比如纳税、工人的劳保等等)。就凭海尔这种技术含量极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跑到美国这种劳动力成本极高的地方去赚钱,不是天方夜谭,也是很困难的。可以说现在是把国外建厂的亏损当作宣传企业国际化的一种广告费了,这种非市场行为的事情,也只有中国人才干的出来。不但如此,就是海尔国内制造的出关的冰箱,要赚钱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国外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有一点缺陷也是要退回的。前不久就发生了一批出口美国冰箱由于放错了抽屉而被全部退回的事故。由于工艺水平不行,废品率高,这就需要制造过程中增加大量的额外成本。比如说出关冰箱的内胆有一点划伤也是不可以的,这样他们只好在发泡、壳体预装、总装等工序中用大量的铝箔胶带来固定,而铝箔是很贵的。但是这样还不能保证提高合格率,有一点差错就只能报废。废品率自然高,这就导致可能生产200台才有100台是合格的,另位的就砸掉了。大家想一想,200台冰箱卖100台的钱,到哪儿去赚?
第六 :我想说一下阁下。我觉得平心而论的话,作为一个海尔人,你应该更明白我说所言不虚。而且我认为只要一个理智正常的人,不应该对这些现象满意。我认为你和我辩论的的目的不是不同意我的观点,而是不愿意自己的企业的缺点被别人拿来解剖。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海尔就快了。
最后,我想说,不管怎么样,海尔是中国自己的民族企业。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希望她能健康地发展壮大。在这里提一些批评也是处于好心,当然未免有失误之处。但是希望海尔的员工不要出于虚荣来文过饰非,这样的话海尔才有希望。
内容
第一:海尔的产品(典型的如Pc机,手机),说到底都是攒出来的,海尔自己也不讳言。你也说了,技术更多的是一种炒作,或者抄做,既然这样,海尔就没必要吹的那么凶,宣称自己的技术如何如何牛逼,这根本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说到底,这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根本就是在钻法律的空子。试问一个普通消费者能有多少家用电器的知识?企业的炒作骗得了他们,骗不了业内人士。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他们现在什么都做,我都数不过来了。可是你样样都赚钱吗?海尔内部的员工都知道,有很多后来上的产品,实际上是在亏损的,如彩电、手机、制药等等,要靠其他的产品补贴。这种多元化的策略,本来是要风险均担的,却反而加大了风险,成了企业的负担。在青岛我曾经听一个出租车司机笑说,现在市面上连避孕套都有“Haier”的字样。
不可否认,海尔的产品在市场上很火,可是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海尔的出色的服务。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中国消费者的悲哀;因为在法律健全的国家,海尔提供的这些服务,是有法律来保证的,任何企业都得保障。可是中国不行,有法律也没人守;于是,做的相对比较好的企业(如海尔)就赚了大头了。
第二:海尔的技术后劲。就我所知,海尔在技术上的投入有相当的成分还是炒作。海尔科技馆里的东西,看上去好像很先进,可是实际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都是些侧重于宣传的“概念”型。而且我还知道里面很大一部分是海尔买来的东西。海尔冰箱的科研所,整天就在跟着订单跑,做东西没有什么规范和标准,更没有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概念,就是换换压机,然后测测指标什么的,实在是很弱智。而且在冰箱性能指标上误导消费者,他们宣称**型冰箱在多宽的电压范围内能正常启动,事实上这个指标有多大的意义?在不正常的电压范围内即使你能启动,你也不能长时间的开着,否则会大大损害压缩机,缩短其寿命。再拿海尔的“太空王“来说吧,这个我非常清楚,基本上完全剽窃了韩国三星的一款冰箱。海尔冰箱部专门有一个地方,存放了大量的国内外各种品牌的冰箱,用来解剖对手们的产品,实行“拿来主义”。在竞争激烈的现在,这本也无可后非,但是这到底是不是一种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呢?尤其是在即将加入WTO的今天。
第三:海尔的管理。不可否认,在管理方面,海尔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其最大的弊病就是言而不实,空话连篇;在海尔,你很少能够发现有管理制度覆盖不到的空白点,但是除了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之外,很少有人能够贯彻执行。比如说海尔的日清本,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试问有几个人认为写日清是必要的,而且真能为企业提供效益?可是没办法,不写就扣工资。我曾经见过海尔的工人,每天下班后要集体在班长的带领下列队高喊:“二厂,海尔的样板工厂;海尔,中国的世界名牌!”然后才解散下班。我当时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都过去多少年了,还有人在搞这一套!据说这是领导们“创新”的成果,有了“创新”,领导就有奖励。但是试问样板工厂和世界名牌是喊出来的吗?曾经有多少人真心的喊过“***万岁”,可是***还是去世了。更令我惊讶的是,海尔的管理阶层的素质之低下。从所谓的总裁杨**到基层的班长,一级一级的骂人之风盛行,我想问一下阁下在海尔挨过骂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你的面子可真够大的,而且是一个奇迹。员工们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其心情可想而知,到处是怨气冲天。这就是他们的以人为本,这就是他们的80/20原则,这就是他们的企业文化。
第四:海尔的用人制度。在海尔处于最底层的就是广大工人们了。除了干活和挨骂,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权利可言,而且常常要受到开除的威胁。每年到了销售淡季,大批的工人就被辞退回家了。唯一例外的是美国工厂的工人,他们到了中国,就被当作爷爷奶奶一样供起来了,受到的是非常高级的待遇。因为他们是企业宣传造势和做秀的活道具。也许你要反驳,这涉及到外国,要注意国际影响。可是外国怎么了,中国又怎么了?都是同一个企业的员工,凭什么有不同的待遇(不是指的工资,因为这个有地域差别)?不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国际化就是一句空话罢了。
第五:海尔的财务。建设银行每年给海尔贷款120个亿,这笔钱就是烧钱也得用点时间了。就我所知,海尔在美国的工厂是不赚钱的,要投入大量的补贴。因为在美国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运作所需的费用是很高的(比如纳税、工人的劳保等等)。就凭海尔这种技术含量极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跑到美国这种劳动力成本极高的地方去赚钱,不是天方夜谭,也是很困难的。可以说现在是把国外建厂的亏损当作宣传企业国际化的一种广告费了,这种非市场行为的事情,也只有中国人才干的出来。不但如此,就是海尔国内制造的出关的冰箱,要赚钱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国外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有一点缺陷也是要退回的。前不久就发生了一批出口美国冰箱由于放错了抽屉而被全部退回的事故。由于工艺水平不行,废品率高,这就需要制造过程中增加大量的额外成本。比如说出关冰箱的内胆有一点划伤也是不可以的,这样他们只好在发泡、壳体预装、总装等工序中用大量的铝箔胶带来固定,而铝箔是很贵的。但是这样还不能保证提高合格率,有一点差错就只能报废。废品率自然高,这就导致可能生产200台才有100台是合格的,另位的就砸掉了。大家想一想,200台冰箱卖100台的钱,到哪儿去赚?
第六 :我想说一下阁下。我觉得平心而论的话,作为一个海尔人,你应该更明白我说所言不虚。而且我认为只要一个理智正常的人,不应该对这些现象满意。我认为你和我辩论的的目的不是不同意我的观点,而是不愿意自己的企业的缺点被别人拿来解剖。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海尔就快了。
最后,我想说,不管怎么样,海尔是中国自己的民族企业。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希望她能健康地发展壮大。在这里提一些批评也是处于好心,当然未免有失误之处。但是希望海尔的员工不要出于虚荣来文过饰非,这样的话海尔才有希望。
52 个回复 | 最后更新于 2017-06-25
是。
海尔的工人应该在劳改农场聘请犯人。
如果花两年时间去审计一下海尔,那会怎么样???
民族英雄吗???
到底海尔在哪方面领先世界??
不说世界,哪几点领先亚洲???完全可以彻底解剖海尔,看看是怎么样一个怪胎。
榨取最大剩余价值这点我估计可以。最可怜的是中国工人,特别是四十来岁的人,出生时大饥荒,该学习时遇到,改革开放后又遇国企改革,不幸的被下岗,有“幸”的一部分被海尔给“照顾”到了,或是拜了几个爷爷才成为海尔一员的,或是被市政府连企业一起给重组给海尔的,都格外珍惜这个岗位,在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双向选择啊!!!他们只有委曲求全,人与人的平等又是怎么样在国家体现出来的???当初雄厚的国有底子是谁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是我们这些辛勤工作的工人啊!
今天,一部分无赖富起来了,一部分官儿富起来了,一部分投机倒把的人当了决策者了,可原来创造着财富的那些工人呢???还必须出卖他们的自尊,在所谓的企业精神下用血汗换饭吃。
海尔神话,整个是一骗局!!!是某些人用来一表政绩的,又是在现在国有大型企业都笑话百出时用来的。
这种粉饰我们还没从股市上看够???
我们还没有从大连珍奥中走出来???
我们还没被害得够惨???
海尔的工人应该在劳改农场聘请犯人。
如果花两年时间去审计一下海尔,那会怎么样???
民族英雄吗???
到底海尔在哪方面领先世界??
不说世界,哪几点领先亚洲???完全可以彻底解剖海尔,看看是怎么样一个怪胎。
榨取最大剩余价值这点我估计可以。最可怜的是中国工人,特别是四十来岁的人,出生时大饥荒,该学习时遇到,改革开放后又遇国企改革,不幸的被下岗,有“幸”的一部分被海尔给“照顾”到了,或是拜了几个爷爷才成为海尔一员的,或是被市政府连企业一起给重组给海尔的,都格外珍惜这个岗位,在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双向选择啊!!!他们只有委曲求全,人与人的平等又是怎么样在国家体现出来的???当初雄厚的国有底子是谁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是我们这些辛勤工作的工人啊!
今天,一部分无赖富起来了,一部分官儿富起来了,一部分投机倒把的人当了决策者了,可原来创造着财富的那些工人呢???还必须出卖他们的自尊,在所谓的企业精神下用血汗换饭吃。
海尔神话,整个是一骗局!!!是某些人用来一表政绩的,又是在现在国有大型企业都笑话百出时用来的。
这种粉饰我们还没从股市上看够???
我们还没有从大连珍奥中走出来???
我们还没被害得够惨???
呵呵,讨论得颇热闹的嘛!
虽然偏激了一点,不过大多确是事实,海尔一直都在奉行它的多元化经营思路,不过我想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业务范围的扩大势必带来成本及售后成本的扩张。业务范围的扩大本是一件好事,不过海尔的技术管理水平,营销网络是否能跟上自己的扩张速度,这是个大问题。何况它目前的触角伸得如此之远。
另一个就是它的拿来主义,说好听点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说不好听这简直就是剽窃,举一个例,当时海尔开新闻发布会,向业界展示自己的等离子电视机,就是这台展示出来的电视机,竟是海尔高价从海外购回的,仅仅只换了一个海尔的标贴而已。
还有海尔彩电的促销方式,可谓滑稽至极,促销人员犹如小丑般手拿一橡胶榔头,故作声势对外壳一阵猛击,然后大肆吹嘘这机器是如何如何的结实………。难道消费者购买电器是拿回去用来摔的?
现今中国已加入了WTO,要不了多久,国外的著名家电厂商就会与我们的民族家电品牌站在同一个真正公平的起跑线上竞争,到时肯定避免不了一场可谓残酷的肉博战。
海尔,你拿什么与狼共舞?
重庆*浩子
虽然偏激了一点,不过大多确是事实,海尔一直都在奉行它的多元化经营思路,不过我想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业务范围的扩大势必带来成本及售后成本的扩张。业务范围的扩大本是一件好事,不过海尔的技术管理水平,营销网络是否能跟上自己的扩张速度,这是个大问题。何况它目前的触角伸得如此之远。
另一个就是它的拿来主义,说好听点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说不好听这简直就是剽窃,举一个例,当时海尔开新闻发布会,向业界展示自己的等离子电视机,就是这台展示出来的电视机,竟是海尔高价从海外购回的,仅仅只换了一个海尔的标贴而已。
还有海尔彩电的促销方式,可谓滑稽至极,促销人员犹如小丑般手拿一橡胶榔头,故作声势对外壳一阵猛击,然后大肆吹嘘这机器是如何如何的结实………。难道消费者购买电器是拿回去用来摔的?
现今中国已加入了WTO,要不了多久,国外的著名家电厂商就会与我们的民族家电品牌站在同一个真正公平的起跑线上竞争,到时肯定避免不了一场可谓残酷的肉博战。
海尔,你拿什么与狼共舞?
登录后方可回帖
欢迎光临[黎山作坊]---“真实、淳朴的海南黎族风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