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锜:哲学思问录

By 叶晓锜 at 2017-07-04 • 0人收藏 • 121人看过
  叶晓锜:哲学思问录

  1
  
   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指出,哲学是一种追求绝对的思维运动。对此,我完全赞成。古今中外,一切哲学学说都在追求着各自所中意的绝对所在。
  在黑格尔那里,哲学的思维运动所追求的绝对是一种终极绝对,这种终极绝对在黑格尔那里就是他的“绝对理念”。在黑格尔看来,他所揭示和建构的“绝对理念”既涵盖思维的过程,又涵盖自然的过程,它是唯一能动的哲学终极绝对。
  我的不同见解是,哲学思维运动所追求的每一种绝对,都是一种自我绝对,而不是终极的绝对。哲学和哲学史的发展在本质上是无限多样自我绝对的生成和涌现,哲学和哲学史是不服从任何一个终极绝对的框束和终结的。
  每一种哲学观念体系的创立都只是一种自我绝对而不是最终绝对。由此,哲学充满着它的活力,这种活力推动着种种新的自我绝对的创立和涌现,给予哲学永无止境的耕耘和绽出。
  
  2
  
  什么是世界最普遍的本质和规律呢?它的指称和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是如何成为和能够成为世界最普遍的本质和规律的呢?
  说世界万物由一个“本体”之物所生成和支配,这个“本体”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有什么不同呢?或者说和老子的“道”,易经的“太极”、朱熹的“理”有什么不同呢?“绝对理念”、“道”、“太极”和“理”在信奉者的心目中,就是世界的“本体”所在,是生成和支配世界的最普遍的本质和规律。
  那么,“绝对理念”、“道”、“太极”和“理”是什么呢?我们究竟以它们中的那一个为唯一绝对的“本体”呢?!
  主张世界之规律之规律,并以此贯穿于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过程和领域,这样的见解始终包含着一种观念,即,存在的一切都来自于一个本原的创造。而这种见解正是传统哲学的问题所在。我写过“走出辨证法的形而上学”一文,中心思想就是要破除世界有一个终极本原,无论这个终极本原是“绝对理念”、“道”、“太极”、“理”,或者其他别的什么,把辩证法从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
  
  3
  
   关于普遍性的问题。恩格斯曾说过,在普遍性的背后不能再加入什么了,他认为一切规律都是普遍的,在它们的背后不能再加入什么了。而我以为,恩格斯的这个见解是错误的。
  在我看来人类认知所确立的任何自然的、社会的、思维的规律都是一种域限截取的概念建构,无论是牛顿的力学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康德的批判哲学、黑格尔的逻辑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都是域限截取的概念建构。在一切规律的背后都有着它们的各自界限。
  世界按其本性是一个无限多样的造化和自在,这种造化和自在,一方面,被我们的观念制作成种种规定和规律;另一方面,它永远也不会服从任何一种观念制作规定和规律的统治和框束。
  在每一个普遍性的背后,都应加入它的域限性。
  世界没有它的终极所在。既没有所谓的终极之本,也没有所谓的规律之规律。正如在微观领域“夸克”不是物质的终极,在宏观领域“宇宙大爆炸”也不是世界的终极。在“夸克”和“宇宙大爆炸”的域限之外有着更为广阔的世界。
  
  4
  
  我们的认知从主客互为关系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种种规律,包括辨证法在内的所有规律都是概念方式的建构,它们都不能超离我们的概念方式的意识性状和制作,走向自然本有的绝对。一切规律都是概念的建构,是从主客互为关系的域限截取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种指称和定义的制作。当我们说规律的普遍性时,这种普遍性是由概念的抽象和概括所赋予的。由此,一切规律都是含有着它的概念方式的建构性、主客互为关系的域限性和心灵方式的赋予性。
  把规律绝对地分为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是不恰当的,一切规律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它们不是各自绝对的。
    
  5
  
  相对论包括量子力学是不是自然世界的终级规律呢?看来也不是,科学的观察和发展,例如,对银河系的更多观察,暗能量和暗物质存在的一定证实,以及超弦理论数学模型的提出,等等,都在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提出新的挑战和质疑,人们正在期待一种新的具有更高综合的自然规律建构。更多的知识告诉我们,自然或实在远比我们所了解的复杂的多和广阔的多,它是一个无限多样的自在和自为,它为我们的意识活动提供了无限多样的经验制作和概念制作,只有扬弃“终极”这个数千年来的传统的形而上学的观念,我们才能在现代意义上获得哲学的解放。
22 个回复 | 最后更新于 2017-08-01
2017-07-05   #1
  257
  
   我以前在电视上看不少大学举办的辩论会,这些辩论会的特点就是设立正方和反方,正方与反方都各执一端地坚执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辩论会普遍存在的一个极大缺点是,举办者缺乏辩证思维的设计。不了解任何一个命题都会有它的“正题”和“反题”,“正题”和“反题”的争辩应当综合地走向更高层次的“合题”。而这种更高层次的“合题”,才是思想进取的一个又一个台阶。
  
  258
  
   多元化的冲突要靠更高的综合来达到和谐,获得多元化与和谐的一致。这种更高的综合不是一劳永逸的,如同台阶,是一个不断求取的历史进程。
  综合不是一元化,而是内涵多元化的谐和。例如,对于合题来说它是正题和反题的综合,但它不是自我一元绝对,而是内涵正题和反题的合理所在。
  
  259
  
   在康德的知性范畴中:
   量的范畴:单一性,复多性,总体性;
   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定性。
   你知道为什么康德要作这样排列,以及这个排列的辩证意义吗?在这个排列中,总体性是单一性和复多性的更高综合,显现了总体性内涵了单一性和复多性;限定性是实在性和否定性的更高综合,限定性内涵了实在性和否定性。这样的排列反映了辩证法的极为重要特质。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从康德的这个排列中阐发出来的。即对立统一和它的更高综合,这是辩证法的精髓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知性的坚执,走向事物规定和联系的全体所在。
  
  260
  
   这里谈得不是男女必须配偶,不配偶就违反了法律。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如果没有男女配偶,人类就不能延续,或者说没有你父母的配偶也就没有你的出生了,我想在你的基因中是不会没有你的父母基因的遗传的,你的基因不是你父母的基因的一元化,而是内涵你父母的基因,是你的父母的基因在配偶中的综合。亲子鉴定的基因技术就在于:在子代的基因中,既有来自父亲的基因遗传,又有来自母亲的基因遗传,两者并不会在子代中走向某个一元绝对的基因遗传。
   1、成为配偶没有子女是有的,但人类社会的延续必然通过配偶生育的途径。好比你是你父母的配偶生育,如果你的父母光配偶不生育,那又何来你呢?好比你有了配偶却不生育那又何来你的子女呢?
   2、父母的基因来自父母之父母的基因遗传,因此,你和你父母都不是一元自我绝对的,这是常识。心理学家荣格有一个很好的见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200万岁,是无数前辈世世代代的积累铸就。
   3、一元化和多元化之争的核心是,存在是一元绝对方式的,还是多元建构方式的。我们当主张一个一元绝对的世界,还是主张一个多元建构的世界。是主张一元绝对的统治,还是主张多元建构的和谐。
   摘录马克思抨击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的一段话“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我是一个幽默的人,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一片灰色就是这种自由所许可的唯一色彩。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现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
  
  261
  
   试图用一种离开现实基础的绝对理想的方略,毕其功于一役地完成社会改变,达到社会的至善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社会的变动和发展,不是按这样的观念逻辑实现的,每一个美好愿望的社会举措都不是至善的,它总会带来新的问题。正如所说,原来以为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由此得到解决,然而经济发展带来了它自身的问题。社会是在为解决当下实际问题所采取的举措以及这种措施的实践又带来新的问题的连续推进中发展的,并由此显现人们创造历史,以及人们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历史和拓宽历史。
   对一些问题要有辩证的思考。例如,对于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个提法的看法,要放到广阔的历史层面上来思考,那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驱动的,正是机器大工业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使得平等意识、保障、民主、普世价值等等现代意识生成、发展和确立了起来。就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来说,这个科技的力量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和管理的控制方式和流程方式,更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方式的变迁,以及论坛、博客、微博等民众话语权的广泛的、不可剥夺的获得。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能够比生产力的发展更能改变社会,改变生活、改变历史,促进人类的进步了。在这样的思考上,我以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思想是对的,社会或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不宜质疑的。
  
  262
  
   谈点看法:
   1、我以为,意识和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建构。物质是指称和定义一切具有物理性状的对象;意识是指称和定义一切具有主体感知、择取和行为的对象。这两个概念建构的更高综合是存在,即存在内涵了意识和物质,或者说意识和物质都是存在的方式。由此,我们不宜把意识和存在的概念建构和观念表象本体化,从本体化的一元绝对上去规定何为本原,而应从概念建构的全体上,视意识和物质为存在的不同方式,把思想从中国传统的一元本体绝对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2、马克思的唯物论是讲辩证法的,认为辩证法的本身是一种客观的东西,是客观对象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变了形的物质的东西,按照恩格斯的直截了当的说法,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强调了反映的客观性,即离开了客观对象,意识就无以反映,在这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马克思辩证唯物论的缺陷是扬弃了意识的自身方式,以及意识的自身方式对感知、和表象的建构,更没有深入地觉察我们的头脑对客体世界的感知、表象和知晓,是同意识自身的主体方式的相关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意识主体方式对客观对象的感知和表象是不同的,并由此显现意识对客观对象的种种感知、表象和知晓都是主客共制的。也就是说,我们关于客观对象种种感知、表象和知晓,既不是客观本来的,也不是主观绝的,而是主客共制的。
   3、关于意识至今为止,几乎所有的中外学者都停留在即将过时的看法上,即以为意识是一种纯人脑即有的生理功能,并没有把人类的意识放置于生命意识的生成、变化、进化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而在我看来,意识不是纯人脑即有的生理功能,意识有着它的生成、变化、进化和发展的实践历史;人类的意识是由生命意识的生物性进化走向文化性进化的实践历史所生成出来的;人类的意识结构是经验方式和概念方式的统一,是以经验方式为根基的概念加入,人类的智能是以经验方式为根基的概念创造。
  
  
2017-07-05   #2
  10
  
   我们的思维逻辑具有建立公理和定理的能力。第一,这种能力是主客依存的,没有主客依存我们的思维逻辑也将无以显现;第二,任何公理和定理都是域限的概念建构。如勾股定律就是以平面空间为域限的概念建构的,而在曲率空间的域限中就不再有勾股定律。
   我们的认识既然是主客共制的建构,它就必然地具有既相通于主观又相通于客观的能力和属性,并在这种主客相通中建构观念、思想和知识并作用于实在。
   许多被我们称为唯心主义的哲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一样,都是承认意识外对象的存在,只有极端的唯心主义才否定意识外对象的存在。他们的分歧只是在于,这种意识外对象呈现在我们意识中的“样式”,究竟是物的本来方式的,和意识的主观性状无关的,因而是客观本来的;还是由意识的主观性状建构的,因而是以主观为绝对的。
   在更高的综合上,我们的一切认识建构,既不是客观本来的,也不是主观绝对的,而是主客共制的。它依含着客观,又依含着主观,相通于客观又相通于主观,具有着主客共制和主客相通的实在性。
  
  11
  
   康德把认识论引入了哲学,并给哲学带来了哥白尼式的革命。要理解认识就需要了解和懂得康德的见解,以及康德对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建构和认识的界限的揭示。
   康德认为心灵和它的思维规律是先验的,并认为心灵把它的自身规律赋予了自然。而黑格尔从生命体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上,认为心灵的规律就是自然的规律,就是世界精神,与其说是心灵把自己的规律赋予自然,不如说是世界精神以其逻辑的必然,既涵盖了心灵规律,又涵盖了自然规律,并由此创造了世界。
  
  12
  
   太阳在古人那里并不具有“本体”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天”才是本体,太阳和月亮一样只是嵌在天幕上的一颗星体。尽管人们歌颂太阳的温暖,但古人还是因过度的炎热编造出了后羿射日的神话。
   在欧洲,自托勒密以来,人们始终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群星和太阳围绕着地球运行。基督教更认为地球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摇篮,因此当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带来的是宗教的极端恐慌,以致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专制的罪恶火焰活活烧死。
   如果古人认为太阳是本体,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13
  
   好人和坏人并不具有自身绝对的意义。例如,对于二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来说,因焚书抗儒,一直被骂为千古暴君;因统一天下则被视作有功于中华民族的祖龙。李白曾有诗赞曰:“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秦始皇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我们都经历过,那时的思想模式把好人和坏人绝对化,于是好人必须完美,坏人必须恶绝,两者之间是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
   在雨果的《九三年》中,保皇军的头目明知将失去生路而抢救两个处于危难的儿童而被抓,革命军的统帅因此念放走这个保皇军的头目而被送上了绞架。这样的描述,在形而上学的好人和坏人的绝对观念看来是完全不应该的,坏人怎么可能有人性的一面呢?好人怎么可能丧失革命的立场呢?这显然是雨果的极为严重的思想和立场问题,如果雨果活着,正好生活在形而上学盛世的期间的中国,那是肯定要被戴上高帽子批斗游街的,并再踏上一脚而永世不得翻身的。
   工人和农民的分离和划分,亦不具有自身绝对的意义。过去的计划经济把两者绝对化,造成了城乡对立的种种弊端。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这种工人和农民,城市和乡村的绝对划分将被实践的和历史的进程所改变,也越来越不见容于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发展。
  
  14
  
   任何一个概念定义都不是自身绝对的,都不具有自身的绝对。一个概念的定义,会随主客互为关系的域定变动而发生变动。
   康德把概念归结为先验的心灵方式;黑格尔把概念归结为绝对理念;马克思则把概念归结为物的自身属性。而我则认为,概念既不是自我先验的,也不是绝对理念的,亦不是物的自身方式的,它是一种以符号为载体的,具有抽象和概括、指称和定义功能的意识活动。这种意识活动产生了人类所独有的概念方式的观念、思想、知识、自我意识和概念之物。
   用价值认识方式解释概念是多余的。如果说概念是客观存在方式基础上的价值认识方式,那么所有生物和动物的有价值的(如获得食物,躲避危险,性交活动等等)的意识活动,就都成为了概念了。
   “我是人”,这是一个人类的概念方式的具有自我意识的语词,对于动物来说,因没有概念意识方式,它们永远也不会自我意识地说:“我是牛”、“我是羊”、“我是老虎”、“我是狮子”、“我是鲸鱼”的。
  
  15
  
   狗会辨知食物与非食物,同类和非同类,主人与生人,还会辨别男人和女人,等等。狗的这种辨知是知性方式的,而不是概念方式的。狗不会进行符号的制作,以符号为中介,进行抽象和概括,指称和定义,把符号变成概念,造就概念方式的事物样式和观念建构,并以此为群体交流的共同知晓。
   狗的大脑没有概念方式的意识能力。如果狗有概念方式的意识能力,那么它就会运用概念方式,把它的声音变为语言,与人交流,问:“你好吗?”,问:“人和狗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说不定它还会著说立论,创办一张报纸发表几篇关于狗和人的文章和见解呢。
  
  16
  
   就认识论而言,我们的一切认知建构都是主客共制的成品。认知建构的主客共制决定了,我们的一切认知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它具有主客相通性,而不具有主客同一性。
   相通性是对同一性的扬弃。
   在唯物主义那里,客观以其自身方式呈现在我们的主观面前,主观是对客观的反映。认识的本质就是来自客观和回到客观,与客观同一。好比在基督教那里,人的本质就是来自上帝和回到上帝,和上帝同一。
   认识的对象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它是一切认识的来源,但它一旦进入了我们的意识,就会被我们的意识方式所改变,并按照意识的经验方式和概念方式生成事物的感知样式和认知样式。这样,一切事物感知样式和认知样式,都是主客共制的,它们具有主客共制性和主客相通性,而不能走向以客观为本来或以主观为绝对的主客同一。好比正极和负极,作用和反作用力,它们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正极就不会有负极,没有作用力就不会有反作用里力,但我们永远也不能因正极和负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互为关系和对立统一,而使正极与负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走向同一的。
  
201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