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盛

用户名:李国盛

注册于:2017-01-30

主题数: 1     回贴数: 21

介绍:

最后活动于 2017-10-16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您把“大基金会,美国政府改良措施和公众批判”并列为美国20世纪渐进改良中的三大力量,您把基金会抬到了这么高的一个位置,理由是什么?
  
  资中筠:我觉得大基金会对美国影响是很大的,它这个大啊还不仅仅在于物质上缓和财富的矛盾,或者我们叫做第三次分配,它不仅仅是这个,而且引领一代风气。怎么说呢?大的基金会,以卡耐基、洛克菲勒等为代表的,它就是在急剧工业化中产生的。农业社会产生不了这么大的财团,因为它财富聚集不会有这么快。不管是由于个人才能,还
«  2017-10-16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您在另外一本书中提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出世与入世问题,您认为中国知识分子得意时信孔孟,失意时信老庄。能不能谈这个看法?
  
  资中筠:是这样的意思,我就是联系到我刚才讲的那个中国知识分子,好像唯一的能够对社会做些贡献的就是做官,但做官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仕途畅通的,这是第一。第二呢,真正非常有骨气的正直的人,在官场往往是站不住很长时间的,你要坚持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另外一个出路呢,就只有这个归隐山林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流传千古,代表了
«  2017-10-13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中国从过去到现在都很重视教育,每个人都是拼命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里。您感觉中国这种重视教育和美国那种重视教育一样吗?
  
  资中筠:作为一个受教育的人能够有更好的前途,这个观念应该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是我想中国古代的教育太窄,教完了之后,唯一的这个出路就去考,应试,应试完了接着就做官,它不是说有好多好多条路可以走。
  
  李国盛:现在应该改变了,受教育后不止做官一条路。
  
  
«  2017-10-05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只有少数官办慈善组织,社会对这方面的需求应该不会得到充分满足。
  
  资中筠:嗯,特别中国这么大,需求这么各式各样的,你要是不去鼓励真正的就是说大家都发挥作用的话,还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尽管如此,实际上还是有一些人在做,有的从组织上讲是半合法状况,有的不是在登记,而在登记,那是享受不了免税的。有的每次做了项目之后,一样一样去跟税务局讨价还价,跟税务局说,你看这件事我应该免税,是公益性的。就是做得非常之苦。我知道有好多人,包括在里,已经呼吁了
«  2017-10-05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这些富豪当时创立公益基金会,是一种个人觉悟还是说现实逼迫他们这么做?
  
  资中筠:我觉得二者兼而有之,也不是有人直接逼他们非捐不可。当然社会上向来是谁特别有钱,一定会接到好多求助的信,说我家里有什么困难,希望你捐款,我要上学了没钱,等等。这种要求富人经常要收到好多,然后看情况给予捐助,这是过去就有的。但是后来就发现这样应付不了,社会上的需求这么多,今天给这个写信,明天给这个开支票,这个应付不了的,于是就想到要有一种有组织的办法,“变零售
«  2017-10-02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刚才说了一些美国公益方面的事情,中国在这方面现在是什么情况,或者说遇到什么困难?
  
  资中筠:我觉得中国不能够跟美国相提并论的,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中国开始承认私人财产的合法性还是很晚的事情。
  
  李国盛:《物权法》也是最近才通过的。
  
  资中筠:《物权法》通过还改了好多遍,而且现在社会上还有那么多反对的意见。《物权法》之前大概两年修宪承认民营企业的地
«  2017-10-01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方孝孺和布鲁诺代表两个价值判断体系,这两种价值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资中筠:中国从来没有古希腊的民主城邦,至少从秦始皇开始就没有了,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点,还可以百家争鸣。如果要是没有秦始皇统一的话,一直都是这么打来打去,最后像欧洲一个个小国,这样中国会是什么样,那我们不知道。但是事实上秦始皇已经统一了。不是说百代皆行秦政制吗?,这个是对的,就是这么一个制度,一统的制度,然后有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管着,整个的制度的设计都是为皇家服务的,
«  2017-09-27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我看到有人说过一句话,“慈善只看结果,不要问动机”。我很认可这句话,佛教是讲动机的,慈善不是佛教。而且即便是讲动机,那种“自私的愉悦”我感觉说法也不成立,因为现在市场经济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国富论》里边说,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追求,结果整个社会利益是最大化。
  
  资中筠:还有一点我觉得是这样,过去我们一直都说,奋斗目标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大家都是非常平等,根本就没有贫富悬殊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如果有这样的社会,那当然很
«  2017-09-07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在美国当时的精英眼里,世界文明发源于东方,也就是中国和印度,然后人类文明传到欧洲,最后又从欧洲传到美国,因此美国精英感觉这像是一个轮回,所以有义务去帮助文明的发源地进步。
  
  资中筠:就是美国的一批精英的想法。因为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美国是最有自信的时候,朝气蓬勃,发展特别快,这一批人跟现在不太一样,简直理想主义的不得了,真是觉得自己要拯救全世界的味道,就是这样。
  
  李国盛:现在的美国精英和以前相比有差别吗?
«  2017-09-03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美国建国的初期,不管是国家制度的建立,还是公益事业的基因注入,英雄人物都在关键时刻起了很大作用。《财富的归宿》第七页,写到美国的一些精英理想是以天下为己任,甚至以世界为已任,这些和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强调的精英追求是不是有相似的地方?
  
  资中筠:你要说精英理想的话,那它就是说像开国的华盛顿、杰克逊这些人,他们要设计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功能就是要最好的保护人的基本权利。
  
  中国人的“天下”和美国精英心目中的
«  2017-08-30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楼上,不知道你在基金会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  2017-08-30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美国在立国的时候,就放弃了人治,选择了法制,宪法治国,在这点上您认为华盛顿是功不可没。有人认为美国的制度是因为有产生这种制度的土壤和文化,对这种看法您怎么看?是没有华盛顿这个人,美国就出不了这种制度,还是说没有华盛顿这个人,也会有另外的人来做这个事情?
  
  资中筠:我想是这样,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个问题也是说不清楚的,这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般说来是时势造英雄,但是在关键时刻个人的作用,一个领袖的作用还是很重
«  2017-08-29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现在很多人认为,富豪们的慈善行为是有避税方面的原因,但是您认为美国大的公益基金会创办和避税无关,是吗?
  
   资中筠:美国大的公益基金创办初期跟税是无关的,他就是想做事。那时所得税不高,更没有累进税。卡耐基自己带头,说财富不能带到坟墓里去,他在生前要把绝大部分的钱都捐出来,另外还有一样他们没有像中国人那样,为儿孙积累财富,他们不认为应该把大量的财富给下一代,这样等于害了孩子。一直到现在那个巴菲特捐出来那么多钱,而且他自己都不要名,
«  2017-08-18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我看您的著作《财富的归宿》扉页上有一句话“从美利坚开国伊始,公益就是这个伟大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这么说?
  
  资中筠:这是一句引语。公益是美国的价值观恐怕不够准确,应该说公益是美国的价值观之一。它的价值观有好几个方面,比如说自由主义、个人奋斗这些。但是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公益。
  公益就是一种志愿精神。我觉得美国是一个矛盾体的结合,一方面它是很讲个人主义、个人奋斗,而且非常强调这些,但是另外一方面它也非常讲社团互助,所谓
«  2017-08-03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您曾经通过比较方孝孺和布鲁诺的区别,来说明中外知识分子的差异。
  
  资中筠:一方面中国知识分子都是很有抱负,或者说自己对自己也有很多的要求,但是多少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够起作用,对社会能够作出贡献的,只能被皇帝所用,所以熟读圣贤书,“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如果不被皇帝所用的话,真起不了什么作用。
  
 李国盛:是不是缺少一种勇气在里面?
  
  资中筠:不
«  2017-07-15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在《财富的归宿》第十章,219页中介绍到:1949年之前洛克菲勒基金在中国影响力很大,我们著名的协和医院就是它在那个时候资助的,为什么洛克菲勒基金在那个时候资助中国建一所顶极的医院?
  
  资中筠:这里头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洛克菲勒本人,老洛克菲勒本人老早就来过中国,他收藏了许多中国的艺术品,中国这样的古老文明对于一个西方人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本身一开始就是以医学为主的,宗旨是:“造福全人类”。它起初很想在中国按照芝加哥大学
«  2017-07-15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回“隽妍妍”朋友:
  
  最近我比较关注慈善与基金会方面的情况。基金会能称得上美国社会渐进的三大力量之一,肯定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作用,值得研究。
«  2017-07-11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是从理论推理得出的结论?
  
  资中筠:也不完全是推理,这个总之是有可能的,这样的情况是有的。
  
  我就是想对民营企业经过了这么这么多年的考虑,总算现在可以稍微放手一点,你既然可以放手让它赚钱,你为什么不能放手让它做好事,我觉得这是个问题。
  
  李国盛: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中国现在的企业还是处于艰苦奋斗阶段,他们可能还没有精力来做这些事情。如果这个时候对他们要求太多的话,有可能伤害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  2017-06-30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在公益慈善行业,我们也是垄断在作怪。
  
  资中筠:是,垄断,等于是说连做好事都是不平等的。这些是公募基金会,它每年都要在社会上到处去募捐,做这个基金会的负责人也很苦,过去的官办基金会是上面政府拨一些款,现在是政府基本上越来越不拨款。
  
  李国盛:那他们资金来源是哪里?
  
  资中筠:主要是向那些大企业家,大企业集资,这种情况之下呢,特别是在一个地方,一个
«  2017-05-25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他们就赶紧先政府一步,找出第三条缓和矛盾的道路,以避免类似欧洲社会革命的爆发。
  
  资中筠:他们当然要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用他们的财富改良社会。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卡耐基在《财富的福音》里头大概意思就是说现在这种贫富悬殊令人很不满意,但是这是进步的必要代价,只是不能长此以往。我们不能回过头去拆散了重新分配,回到大家都住破房子的时代。有人住好房子,有人住破房子,应该让住破房子的人也有好房子,而不是让住好房子的人都住破房子。总
«  2017-05-25
回复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李国盛:美国公益事业的思想传统追根溯源来自欧洲。而欧洲的扶弱济贫传统主要源自《圣经》的教导,也就是说基督教是美国公益事业的原始基因之一。
  
  资中筠:我觉的最初一代人从欧洲带来的主要是启蒙以后自由平等思想以及当时欧洲最先进的思想和生产力,各种各样的人一下子跑到美国来了之后,怎么办?要有事情怎么办?只有靠互助。所以它的社区精神很重要。最早有组织的移民一般从“五月花”算起,就是一群英国人乘“五月花”号船经过千辛万苦,快要到岸的时候,大家通过了一个契
«  2017-05-24
创建了主题 ›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
  前段时间,我仔细阅读了吴士宏女士翻译的《如何改变世界》和《穷人的银行家》,感触很多,后与刘苏里先生交流,他又推荐了资中筠前辈的著作《财富的归宿》,我拜读后收获很大。
  
  前几周,我有幸与资中筠前辈就美国公益事业,面对面交流。我尽快把录音整理稿贴上来,与大家共享。
  
  
  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
  
  1947-48肄业于燕京大学,1948-1951清华大学,毕业于西方语言文学系,通英、法文。
  
  大学毕业
«  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