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好习惯相依相伴,铸就一生精彩(三)

2019-11-16 09:08:25

1 2 3 下一页

  作者:佚名

  三、不放弃会反思守得住中养成自主学习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不需要受思想和意志的努力,也不需要别人的监控,是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或规律)去做。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对于一个学习的人来说,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惯性,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刘飞老师强调,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构建全面育人的体系,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飞跃。自主学习就是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学、学习什么、什么时候学习、什么环境下学习、怎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方法——学而习(早预习、知原委、多复习、勤梳理、巧练习、多巩固);问内容、明事理(问原因求本质,问过程以综入,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疑是问、广见闻(扩大见闻,乐读书破万卷,勤实践勤问理);善表达(喜看听能倾听,敢说话会说话,让更多孩子有发言的机会,多读书勤背诵,会列纲亲勤作文,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并重)。让我们的孩子乐学(它是动力,注重兴趣习惯和意志的培养)、学会(是基础,强调知识、能力和方法)、会学(是目标,重视路径、质量和时间)。台湾学者曾仕强说过:“方向永远比速度重要。”可见方向的重要性。

  A、只要方向找到目标就不会遥远。要想让孩子们养成学习好习惯,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着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提高认识,让他们明白:学习能力是学生进行所有学习活动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而学习习惯是学习效果的有效保证,它将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学业发展。同样是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效果比较好,有的学生效果差呢?这里面除了智力因素外,还和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综合能力有关,而且,智力因素的高低主要由先天因素决定的,而学习习惯却可以从后天培养。其次是要让孩子明理,即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要那样做。我们培养的不是所谓的“听话的孩子”,而是习惯于讲理的孩子。因为“听话”或“不听话”、“好”还是“不好”,取决于“听的话”是不是合理的正当的要求。这个“理”是否讲到位、是否为孩子所理解和接受,这取决于教育者的智慧和人格修养。再次是良好的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教师来说,有的示范是自觉做出来的,有的则是无意识的,这就取决于教育者自身的习惯。用教师良好的习惯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没有比这更好的教育了。最后就是训练。习惯的养成大多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并非一日之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持之以恒,这也是习惯形成的基本规律。训练的过程中有矫正、强化,并最终达到巩固,习惯成自然。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水平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B、优秀成为习惯字典里就没有失败。法国作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的习惯。”的确,习惯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习惯犹如一把雕刻刀,人的许多品性都是它的作品。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鲁迅小时候,因为一次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于是便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激励自己不再迟到。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养成了“时时早,事事早”的好习惯。正是这一好习惯,成就了鲁迅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辉煌业绩。文学泰斗托尔斯泰六七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把每天有趣的事情记下来。他还喜欢搜集激励自己的格言警句,记了满满一本子,后来收集格言警句也成了他一生的习惯,逐渐地发展为每天与书为伴,全神贯注地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最终,他自己开始了创作,丰富而深厚的积淀,使他的文学作品传到世界各地,震撼、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再如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他为世界贡献了1093项发明,如白炽灯泡、留声机等。在世人眼中,爱迪生是个天才,但他本人却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爱迪生说,“缺乏思考习惯的人,其实错过了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正是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造就了天才爱迪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