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匈奴与南方的汉民通过一条人工的大墙对峙者,一对就是两千多年,这条大墙就是长城,人称万里长城,实际上是一万三千四百里。当狼烟沿烽火台着起来的时候,军士们临阵以待。长城上的撕杀是残酷的,占有利地形的当然是长城上的勇士,奔驰的骑兵队伍到此必然受挫。因此,长城成功地阻挡了匈奴、胡人多次的入侵,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天,我们还把军队比喻成钢铁长城,就是说它能够保家卫国。
但是,长城也有失误的时候。远的不说,近的就有日本兵耀武扬威过了长城;清朝吴三桂领清兵入关;李自成从关外杀进了关里,逼死了崇祯皇帝。元朝大军不仅横行中原,而且马踏欧洲。可见,如果人心涣散了,再牢固的长城也是没有用的。
清朝的开明皇帝康熙看出了这个门道,这个六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的皇帝,有着过人的体力和智力,他号称一生射虎百余只,文学艺术的成就也很大,如康熙的字就是很好的书法。在上,他提出对蒙、藏、回等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主张不用武力,不修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年)五月,古北口总兵蔡元上奏:“古北口一带边城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工部拟同意这个建议,但康熙却断然否定,其上谕中明确指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口、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康熙不修长城,但在内蒙古多伦修庙(汇宗寺)和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康熙即位后,奉藏传佛教之黄教为国教,采取了"因其教、不易其俗"和"俗习为治"的政策,以增强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巩固边防。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康熙三十六(1697年),康熙三次率军出塞,彻底乎息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同喀尔喀蒙古三部王公贵族在木兰围场西北五十多公里的多伦诺尔以"赐宴"的形式举行会盟。多伦会盟期间,康熙应诸部王公贵族之请,在多伦诺尔建汇宗寺"以彰盛典",巧妙地将“动乱”因素控制在源头。通过多伦会盟及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深知塞外热河的地理位置重要。自1703年,康熙在热河(今承德)兴建行宫,1711年,更名为"避暑山庄"。
清朝在解决民族之间纷争上确实高于前朝,她不是将长城修在边塞上,而是将“长城”修在各族人民的心里。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远方不起兵,长城自然就没有用。另外,如果只发展内地的经济,把富裕显示给远人看,就容易引起有野心之人“有想法”,李唐江山就差点毁在胡人安禄山之手。那时,唐朝经济异常发达,为了显示他们的富裕,那些来大唐参观的、做生意的,国家甚至不收食宿费用。日本人也是那时来中国学习的,从此自强不息,当然也想,后来的侵华,与安禄山的忘恩负义一样,祸起富裕的唐朝。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为了消除经济不平衡造成的不安定因素,清朝在多伦汇宗寺的基础上,广开商埠,鼓励山西商人经营内外地的物质流通,口外的经济从此繁荣起来。从和经济的角度,康熙不修长城,却起到了修长城难以达到的效果。
两千多年后,无独有偶,我国有关部门在今长城沿线,“修建”了所谓“绿色长城”来阻挡沙尘暴。然而,遗憾的是,这次来犯的“敌人”远比当年的匈奴厉害,它们是乘“飞机”从几千米的高空,从海拔高于北京一千多米的内蒙古高原来的,这样地面上不足十米的“防护卫士”在强大的“来犯者”面前似乎显得无能为力了。“三北”中的西北地区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这些地区是不适宜大面积森林分布的。试图通过人的努力将森林覆盖率由不到5%提高到15%,其代价是巨大的。树木消耗的水分远大于草本植物和耐旱的灌木,黄秉维院士当年就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干旱区的一些树木之所以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树”,就是因为水分、温度和风速等原因注定了在干旱区覆盖15%的森林(三北防护林的目标)是个“童话”。
树木不能阻挡沙尘暴。我们在沙尘暴最严重的春季进行了现场观察,发现沙尘暴到来时,杨树林里的沙子照样在流动。林子外面的能见度在5米以下,而灌木和草层覆盖较好的地段,能见度在200米之上。森林阻挡沙尘暴的作用可见一斑。即便那1%的林地(草原森林的比例)把1%的土壤固定住了,但99%的土都松动了,这“1%”还能起什么作用?更何况这些树木固土的作用远不如草和灌木,但人类为此花费的金钱却远远超过恢复草原所付出的代价。
沙尘暴治理,必须从源头上治理。我们可以借鉴康熙不修长城的做法,把沙尘源头控制起来,采用“捂”而不是“挡”的办法。沙地草地原本就是长草的,只是人们饲养了过量的牲口压制了草不能生长而已。这些草重新生长出来,草原重新回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后,植物强大的根系就把沙尘类物质“严严实实”地覆盖在“源头”上了,还可以大大提高雨水、雪水的利用效率,减少干旱的影响,虫鼠也不会成灾。可惜,这层很简单的道理却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现在草原上普遍实行“退耕还林”工程。这些工程本身的效益很值得怀疑,否则就不会出现沙化土地“越治越多”的现象。而且,由于政策的错误导向,会引起更严重的生态破坏。我们应该减少或停止在草原上造林,让自然界自己修复创伤。
从康熙不修长城说起
2019-10-29 12:05:52
相关推荐
- 江西省南昌市10所省重点中学命制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试题 2019-12-06 09:21:47
-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精讲: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4) 2019-11-25 21:25:33
- 文章非天成,妙手难得之(上) 2019-11-29 14:53:57
-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精讲:生物变异(3) 2019-08-08 20:26:04
- 刍议初中与学生的共情能力 2019-12-03 10: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