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标精神,记叙文阅读考查包括如下内容:辨析记叙的要素、人称和顺序,明确其作用;理解记叙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能整体感知课内外阅读材料的内容,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清楚作者行文思路;结合语境准确揣摩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其艺术手法能进行必要的赏析和评价。
记叙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主要为主观性试题,多数题目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来表达,不追求唯一性和标准化。但也有一定数量的选择题,以保证知识的覆盖面和考查评分的客观性。
典型例题透视:
梨一样的苹果
耿青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画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的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一齐,长成了一棵树,上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地一下撕掉了那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画的都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查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他的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去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闯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梨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的故事中得到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他说:“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梨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选自《读者》,有删改)
1.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
经过:
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
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划线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他的心上。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
(1)“痛苦”指的是:(2)“令人尊敬”的原因是:
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下面摘录的两则内容进行批注。
摘录内容(1)
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给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批注(1)摘录内容(2)
①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②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
批注(2)
(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透视:选文是一篇很有意义的记叙文,符合教学实际,体现新课程理念,描写的三个人物都很有个性:执著、诚实的学生尤里卡,认真、
再从试题的设计看,也紧密结合了课标要求。1、2题为一种角度,紧密结合记叙文文体特点设计:1题要求的概括情节,就是对文章思路的梳理,有起因、有结果,回答时参照示例简单作答即可,但要抓住要点,简明扼要回答,不能泛泛而谈。2题抓住三处人物外貌描写,要求理解其作用。这三处描写虽然都写的是人物的胡须,但是根据情节的变化却各有不同,从快活地抖动,到不会快乐地抖动,到后来再次快活地抖动,很清晰地写出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虽然只是稍微变换了一些词语,但是人物性格却活灵活现,跃然纸上。3、4题考查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题选择了比喻句,4题选择了一个短语。回答时要结合人物性格组织语言。5题考查到阅读方法的运用——批注。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将受益无穷,平时引导使用,考试进行强调,就会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两处要求批注的句子都是人物的语言,批注(1)要抓住表示强调的状语,批注(2)要从对比的角度看人物心理的变化。
答案:1.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 2.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作用:巧妙地表现了米哈朵夫老师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 4.(1)米哈朵夫老师怀疑自己错怪并伤害了学生尤里卡,内心感到不安、自责。 (2)①这种痛苦体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爱心和责任心。②他到处询问,千里奔波,这种求实态度和执著精神,同样令人尊敬。 5.(1)示例一:“的确”“必须”,语气坚定,表现出米丘林作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精神。示例二:语言朴实,精神伟大。 (2)示例一:“我的”“和我不一样的”,这小小的变化体现出米哈朵夫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示例二: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理念,不一样的收获。
常见失误分析:
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
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夏天。
我的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仅高出本科录取线3分。如果幸运垂青我,我会走进大学的校门,而一旦稍有闪失,我就会名落孙山。
我的忐忑在逼人的暑热里不断发酵、膨胀,我开始失眠。
父亲常年在外,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陪爸爸到乡下转转吧。”父亲说。我不大情愿,但又不愿让父亲失望。
我们骑着车,穿过郊区……
父亲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总骑在我前面。我们到了一条河边。说是河,水却枯了,裸露的河床是一片开阔的沙滩。对岸一片树林,蓊蓊郁郁的。父亲说:“咱们到那儿乘凉。”沙子被日头烤得炭一样烫,脚刚踏上去,就被烧得跳起来。
我唏嘘着,下意识地调转车头。父亲说:“都大男子汉了,还那么娇气?”说着,自顾在前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虽吃力,却沉稳。我无奈,只得跟随。脚上的感觉渐渐只剩下了热,后来,连热也没有了,只有麻木。半个小时后,父亲上了岸,我还有段距离。我不能不钦佩父亲。父亲向我招手,给我加油。我也上岸了,一霎间,我有点儿想哭。
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阴凉很厚,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坐下来扳起双脚,才知父亲和我都有了轻微的灼伤。父亲说这算个什么呀,他小时候天天就这样光脚跑,一点儿事没有。但是父亲还是从附近掐了一些草,揉碎了,敷在我的脚上。
父亲说:“现在感觉怎样?”
我笑了笑。我很久没有这么轻松地笑了。
父亲说:“再难的事,一咬牙,也就挺过来了。”①
休息了一阵后,父亲还未尽兴。我们骑上车,又启程了。
这次,我们进了一片农民收摘后的果林。父亲说:“这树上肯定还有果子,你能给爸爸摘一个解解渴吗?”我点点头,很快发现了一个果子,但长得很高。我不怕,脱下鞋子爬树。爬到了粗大的树杈上,再爬,树枝越来越细,心里越来越虚。我不能再爬了,但我多想把果子摘下来。这时,父亲在下边叫我:“下来吃果子。”我循声望去,父亲的手里竟托着好几个果子!,我爬下树,心灰又自惭。父亲拍拍我的头:“长果子的树不止一棵啊,总有适合你摘的。”②
第二天,父亲走了,我的心情却好了很多。我开始冷静地想一些事情,心中渐渐踏实了。
一段日子后,父亲又回来了。父亲拎着网,说:“咱们去河里捉鱼吧。”父亲过去捉鱼捉得上瘾,只是这些年调往异地,少有闲暇,很少下河了。
我们沿着过去经常捉鱼的河岸走着。该下网了,可父亲不下。父亲说:“走,往上游走。”这是我极熟悉的一条河,却又是我极陌生的一条河。古朴的桑树、老槐,一人高的藤草,和愈来愈分不清路的小径。水清得像空气一样透明,螃蟹在临水的洞口和水中的石块上悠然地爬行……
我有些沉醉了。
父亲说:“多走几里路,不一样了吧?”③
我使劲点点头。
忽然,父亲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我。
我接过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一下子手足无措,幸运之神站在了我这边!
父亲说:“祝贺你,孩子!以后,还要走得再远一些,像这河,追求无止境啊。”
1.认真阅读文题,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回答两点即可)
2.本文围绕“我不愿让父亲失望”而陪父亲到乡下转转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
,第三件事是 。这三件事叙写了“我”在父亲的诱导下 的过程。
3.文中加粗的“厚”和“舔”这两个字,在用字炼意上非常讲究,请分别揣摩其妙处。
4.文中加横线的三句话,是父亲对“我”饱含深意的教育和启发,第一句话告诉我 ,第二句话告 诉我 ,第三句话告诉我 。
5.朱自清的《背影》与本文都表现了如山的父爱,但父爱的表现形式却不一样,《背影》一文侧重于写父亲为我 ,本文侧重于父亲为我 。
6.等待不仅仅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成长。请围绕等待,写一段80字以内的文字,表达你的见解。
(2008年湖北孝感市中考试题)
分析:试题设计了六道小题,1题要求从文题中提取相关信息,就像作文的审题。审题最易出现的问题是片面性,比如此题,本来有四个信息,答题时很可能只注意了时间和事件,忽略了线索和文体。2题要求对三件事情进行概括,并要考生感悟这是一种什么过程。填空题有横线限制字数,但考生往往不顾线段长短而洋洋洒洒作答。其原因是缺乏概括能力,抓不住要点。这就提醒同学们要在平时加强锻炼用简明的话语回答问题的能力。3、4题的词语和句子理解题要紧密结合语言环境,如果片面地、割裂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地理解肯定是错误的。5题考查课内外阅读比较,很可能考生会在第一空填“买橘子”,第二空填“解决思想问题”等,显得过于实际,没有高度。要考虑怎样把语言组织得准确一些,概括一些。6题是一道小作文,但与1题一样,很可能出现审题不清的问题。因为上文是记叙文,可能会误以为是仿写文章,写成记叙文片段,要看清要求:“表达”“见解”,应该运用议论的方法来谈对“等待”的认识。
答案:1.①文体:记叙文(小说)②线索:等待 ③时间:夏天 ④事件:等待…… 2.过沙滩摘果子 去捉鱼心理变化 3.厚:照应前文“树林蓊蓊郁郁”。 舔: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在人身上给人的一种感觉比拟成一种触觉,而且抚平了人们心灵上的“伤痛”。 4.①遇到难事,不要灰心气馁,而要勇于应对 ②成长的道路千万条,总有适合自己的路 ③越往前走,“风景”越美 5.操劳(办事)引路 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