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林细武的这个与众不同的方法,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争议。
做家务功课好奖钱
洗碗:5毛;拖地:1块;作业整洁:1块;成绩满分:5块……歆歆有个记账本,上面歪歪斜斜地记满了妈妈给她的奖励。由于歆歆的爸爸工作很忙,从孩子出生起,林细武便辞职在家当起了全职妈妈。从歆歆5岁开始,林细武就开始用“金钱奖励法”、“开工资”的方法来激励孩子。做家务干活干得好,会发“工资”;学习认真作业整洁会“发奖金”。在她看来,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并促使孩子树立了最初的理财观念。这个暑假,歆歆还当起了小报童,每天至少能卖出20份报纸。“以前没有用钱奖励的时候,我要她做家务时她要凭心情来做,但是有了钱的奖励之后,她做事就更加积极了。”林细武说,现在只要歆歆的小嘴又犯馋了,她便会自己主动地做饭打扫卫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歆歆的“工资”也涨了,奖励的范围也变广了。如果作业做得好或者在班上被表扬了,林细武也会奖钱给她。因为这样,每天放学的时候歆歆总是急着回家和妈妈报告今天班上的情况,急着给妈妈看昨天的家庭作业打的分数。
挣来的“工资”自由支配
“赚钱不容易,好辛苦。”刚刚从外面卖完报纸回家的歆歆,被晒得黑乎乎的,满头是汗,可数钱的时候却乐呵呵的,一副颇有成就感的样子。当被问起喜不喜欢妈妈这种用钱奖励劳动的方式时,歆歆鼓起掌说:“喜欢!因为可以买吃的!”每次从妈妈那拿到“工资”后,歆歆就揣着钱跑到商店去买零食。
林细武说:“大部分‘工资’还是由她自由支配的,不过买那些零食我十分反对。”歆歆气呼呼地将零花钱往桌上一甩,小嘴噘了起来:“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工资本来是我挣来的,我有权利自己花。”“你也知道挣钱不容易,为什么不好好存着,留着以后用呢?”林细武苦口婆心地给歆歆上课。
除了买零食,歆歆有的“工资”也花得很有意义。歆歆班上有一个叫微微的同学,妈妈很早就去世了,爸爸身体又不好,学校里号召同学们帮助微微,歆歆是最积极的一个。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歆歆总用自己赚来的钱买些新文具新衣服给微微。
在林细武的特殊教育下,歆歆变得很懂事,自理能力也很强。在艺术学校学舞蹈时,别的孩子都是家长全程陪同,而歆歆却自己一个人骑单车去上课。而且去买一些物品时,歆歆也会自己盘算着哪个东西比较划算。
□声音
长沙市民谭女士:孩子的分辨能力很有限,用金钱奖励孩子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一方面,会使孩子逐渐形成金钱至上的观念,似乎没有钱就什么事情也不想做。另一方面,孩子有钱容易滋生享乐主义情绪。孩子们还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作为家长,给予孩子的不应该是过多的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关爱和支持。
长沙市民刘旭贤先生:奖励孩子确实有多种方式,钱或其他物质,无疑也是奖励的一种。如果父母用金钱奖励孩子时,要有很好的引导。引导好了,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孩子迟早要接触到金钱。
育儿专家、长沙天籁钢琴艺术学校校长万萌老师:金钱奖励法确实可以增强孩子劳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赚钱不容易,从而养成勤俭的习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将“开工资”与树立理财观念等同起来是不合适的。有些孩子太小了还不懂得怎么存钱花钱,可能出现把钱乱用的情况。因此,孩子劳动所得的钱不一定要直接给孩子,父母可以给孩子在银行开一个户,把钱都存在银行里,这样既可以防止孩子乱花钱,以后积累起来也是一笔孩子的“财富”。这笔财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是一种勤劳俭朴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