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炉高考”是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

2019-10-25 09:33:39

“回炉”是个老词,如今却颇为时髦。百度一下就“知道”,有媒体在盘点一度引退的创始人“回炉”重掌企业;选秀舞台上,一批老歌手不做评委做选手,被质疑“捞金”。更多的网页则是“回炉高考”。比如,一些名校毕业生宁愿放低身段到技校“回炉”,某大爷聊发少年狂参加高考甚至考研读博。拿着985高校的本科文凭,却选择去技校学门技术,颠覆传统的就业观是为了有个好“钱景”,老人不服老“活到老学到老”被誉为弥补青春缺憾,是励志版的“致青春”。
  最新的报道是今年湖北省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中有122人是大学毕业生。据悉,高考取消年龄门槛后,往年也存在大学毕业生重新参加高考的情况。至于具体原因,有的是想重新深造学知识,有的是对原来所学专业不满意。只是报道没提这些人重新高考是选择读高职,还是更有名的高校或专业,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岁数足够大得可以“致青春”。或许,各种情形都有吧。不过,有些人倘是因为工作一时不如意而回避现实,其中的风险似乎比“回炉”技校或“致青春”要大一些。
  原因不难理解。我们知道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为高考失利而选择复读,但如愿者并不多,有的人高考成绩甚至“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复读生如此,那些大学毕业后重新参加高考的,因为时隔日久,高考的知识在更新而曾经的所学也更荒疏。而在重新打磨和重拾记忆的付出之外,其他的物质和时间成本更不用说。因此,如果仅仅是因为毕业后工作不如所愿,不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没有足够物质和精神准备就选择“回炉高考”,与学弟学妹们去争挤“独木桥”,是不是太冒失了呢?
  当然,“回炉高考”是个人权利,除了家人,别人也不好说什么,不过,须知“回炉高考”的结果也难以预料,或峰回路转,或更添困难。所谓愿赌服输,就得承受选择的代价。最后,请看“回炉”的三个义项:1.将金属置炉中重新熔化。如:废铁回炉。2. 指糕饼等再次入炉烘烤。3.比喻重复过去已做过的事情。是废铁锻为精钢,是糕饼热热更好吃,还是只不过蹉跎了岁月,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