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内容摘要:本文从文学阅读教学的角度,围绕《初中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学生阅读的现实状况,概述了阅读教学在把握语言内涵、感爱文学、领会创作手法、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等方面的作用,明确了在文学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作品语言的重要性。
关键词:把握词语内涵感悟文学意象
领会创作手法感悟艺术魅力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一个“失”字一个“扶”字,就刻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满句生辉。
故事反映的是古代诗人对炼字的重视。而它在文学欣赏方面启示我们:在文学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文学语言的品析,通过语言品析来欣赏作品。例如在这一诗句的欣赏中,必须抓住“扶”“失”二字,揣摩这一动态描写刻画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品析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么,学生阅读现状如何?现实社会中获取信息的途径和休闲方式越来越多,阅读已不再是人们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武侠小说、言情故事、漫画小书、网络文学对学生们还很具吸引力,经典文学作品已成了明日黄花,学生兴味索然。即使有学生去阅读,也往往了解故事大意就满足了,真正能潜心读作品的不多。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品析能力,每一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身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文学语言的品析,在品析过程中教给学生品析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感悟能力,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首先,要通过语言品析引领学生准确把握词语的内涵。
“语言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是表达作者思想的物质载体。正确把握作品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语义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和前提。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或用其本义,或用其引申义;另外,作者为了增加作品的表现力,还会用到典故、俗语等。在阅读作品时,学生理解作品的难点往往在这里。故而教师备课时应该把钻研的重点放在这些地方。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便是引导学生对语言细节讨论分析,在探讨中让学生们由感而悟,增强学生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芦花荡》一开头,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接下去,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段景物描写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情怀。
再如《荷花淀》一文中,有两处写到妇女们划船的声音。一处出现在妇女们结伴去看望丈夫的途中,这时的划船声为“哗……哗……哗……”,音节舒缓,体现了宁静、悠然的气氛。第二处出现在妇女们为逃脱日本军舰的追赶拼命划船时,这时的划船声为“哗哗……哗哗……哗哗哗……”,节奏急促,突出了紧张的气氛和人物紧张的心情。通过对这两处拟声词作用的比较分析,显现出其深层的意思,使学生体会到看似平常的拟声词却原来也可以传递如此丰富的含义。
其次,通过语言品析感悟文学意象。
俗语说:文似看山不喜直。语言这种物质载体承载了作者所要表述的文学形象和思想情感,它们总是隐含在语句之中的。文学品析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对这一语言意蕴理解、欣赏直至接受的过程。由于认知和阅历等因素,不是每一文学形象都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们通过作家的叙写来把握作品深层的意蕴。
由于时代的差距,许多同学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对人物思想的朽腐、遭遇的可悲可怜认知比较肤浅,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不相宜的笑声。此时,教师可以围绕付酒钱这一细节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们体会“排”字所表现的孔乙己假装斯文的酸腐思想,“摸”字反映的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精神彻底被摧毁后的悲惨状况,把握这一变化对于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可悲、可怜、可叹有极大的帮助。经过这样的讨论,课堂上的笑声便听不到了。
再次,通过语言品析可以感悟文学作品中作者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家在创作中为了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内心意象,总会调动各种表现手法。在欣赏过程中理解作者所采用的艺术技巧有助于对作品加深理解,也可以从中领悟到一点写作的手法,达到以读促写的目标。比如怎样使语言更生动,怎样做到情景的融合……
例如教学课文《春》中“春草图”时,“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几句,不妨引导学生从春草实际的形态观察,茎叶稠密而直立的草理所当然是“坐着”的,而茎叶匍匐于地的草当然是“躺着”的,叶面卷曲的草在“打几个滚”,而顶着球状花絮的草似乎是在“踢几脚球”,几株茎叶匍匐于地的草长在一起,其茎叶长短不一,似乎是在“赛几趟跑”,而植株细小的草长在植株高大的草之下探头探脑,又似乎是与谁“捉几回秘藏”。这千姿百态的个体形态,不正是朱自清笔下百草的形态吗?它不仅从个体的角度形象地描绘出百草争春的场面,而且也给人以无穷想象的空间,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最后,通过语言品析还可以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每个创作者追求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言他人所未言,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如《声声慢》开篇:“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词苑丛谈》)。这是词人撒下的一串辛酸的泪滴。词人在孤寂之中似乎想找到点什么:爱情、家园,将“寻觅”重叠,又隐约见出寻觅时跌跌撞撞的神态。寻觅的结果呢?什么也没有找到,面对一片空芜,四周冷冷清清,于是顿感“凄凄惨惨戚戚”,心灵在一连串的叠声的撞击下发出颤抖。单从形式看,这一连串的叠音,构成一种抽泣般的节奏,照样动人心弦。
而我们的课文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显然也都是以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语言倾诉了内心愁绪。“四面边声连角起”、“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句以雄健的笔力描绘边塞奇异的风光。对于这些作品如果不理解语言的出奇制胜,就无法欣赏其艺术魅力。当然,这样的品析功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而是要靠平时不断地砥砺才能磨练出来。
综上所述,语言的品析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语言的感受,悟形象、悟主旨、悟技巧、悟魅力,这就是对学生掌握品析方法的培养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生代文学带来新的理念,互联网的发展创造出新的词汇,电子读物的出现带来了新的阅读样式……面临这些新的挑战,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他们会读什么,他们会怎么去读,他们该怎么去读……在课堂上或朗读,或启发,或讨论;或比较,或联想,或想象。根据文章不同的题材或体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把课讲到学生的心里去,才能让学生喜爱上语文课,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语言的品析
2019-11-14 15:22:41
相关推荐
- 激烈的同义词 2019-10-13 12:29:19
- 改革绩效评价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9-11-26 11:29:10
- 高 琛 东北育才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2019-11-25 07:13:31
- 以色列海底发现神秘石堆:重6万吨或为坟墓标记 2019-10-30 09:12:57
- 重过程,让探究式学习走入初中物理课堂 2019-12-11 09: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