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019-11-12 07:52:55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尝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的化学学习事半功倍,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注重习题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化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学科,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化学的必备素质。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集中表现为进行思维活动时能抓住其本质和规律,深入思考问题,进而圆满地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例如关于喷泉实验的习题,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1?直接给学生原喷泉实验装置,让学生思考如何引发。这是比较简单的考查,只能检查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识记情况;2?对喷泉装置进行改造,去除胶头滴管,让学生思考如何引发喷泉实验。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实验原理,还要知道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还要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3?变换进行喷泉实验的气体,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气体可以进行喷泉实验,如换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否进行喷泉实验,如何进行,等等。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思考难免不够全面甚至出错,笔者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到正确答案。在一错一对之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以便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高中阶段,有很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机会。比如:学生对于硫酸的学习是分时段完成的,先熟悉稀硫酸、然后了解浓硫酸。笔者在学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后,用这样一个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这个问题的答案所涉及到的知识包含浓硫酸、稀硫酸的所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所以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思维发散开去,不仅要能回忆起相关知识,还要能够把思维集中起来,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很难一下子得到比较完整的答案。笔者让学生一一进行补充,把他们的答案集中起来就相对完整了,学生实在想不到时,教师就进行引导,最终攻克难题,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训练。
  
  3.注重实验设计改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只有运用创造性思维,才能推动知识发展。从近几年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的命题中看出,试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来的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最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诚然,信息迁移题难度系数比较大,但并没有“超纲”,而是重点考查学生的“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在化学教学中,不需要花大力气、耗费过多时间去补充“超纲内容”,只要在平时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思维的独创性,就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4.注重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思维逻辑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无懈可击。教学时,笔者注重逆向性思维训练,以此为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重要途径。
  
  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教材,例如对于原电池的教学,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知识教学的重点,我们往往借助于铜锌原电池来分析得到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一份电解质溶液;(2)电极必须插入电解质溶液中构成闭合回路;(3)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间存在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我们要借助于这个内容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可以在知识讲授完毕,给学生一个能够用来构建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然后让学生构建出一个原电池。借助于这种逆向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5.注重知识框架构建,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整体性包括广阔性和综合性,它与片面性和单一性相对立。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是把视线只盯住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例如对于有机化学的教学,往往先讲授烃的知识,依次是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然后讲授烃的衍生物,依次学习卤代烃、醇、醛、酸、酯、糖类、油脂、蛋白质等。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好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但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各类物质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抓住各物质间的联系,把它们连接成网,让学生对它们的转化一目了然,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以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为例,在传授这个内容时,可以借助实验,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完新制氢氧化铜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从得到的绛蓝色溶液得出葡萄糖的新性质;再对溶液进行加热观察现象,通过砖红色沉淀让学生回忆乙醛的性质,然后比较葡萄糖与乙醛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建立起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上面这些具有针对性的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可能在短时间内效果不甚明显,倘能长期坚持,你的学生一定能比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化学思维训练,可以使思维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